◆張延惠
(山東省昌邑市奎聚街道辦事處辛置小學)
班主任要憑著對學生的關愛,對家長高度認真負責的教育態度,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不論是我們把學生家長請到辦公室或是家長主動找來的,我們老師都應該像朋友一樣同起同坐,切忌老師坐著,家長站著,或是邊工作邊跟家長說話,給家長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這是我們老師待人接物的藝術。交流時態度懇切,避免一些我們象對待學生時的語言出現,使家長能夠誠心誠意的跟老師交流。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更應該是多用鼓勵表揚的語言,比如說,“我們應該跟孩子怎么怎么說……”“我們可以讓孩子……”但也不能把我們請家長來的目的給忽略了,在適當的表揚之后,跟家長談出請他或她來的目的,讓家長有一個接受問題的過程,也便于家長回家之后配合老師解決孩子的問題。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去感化她,讓她意識到孩子的缺點和自己教育孩子方面的誤區。
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志趣愛好了如指掌,而且,學生也會把學校情況反饋給家長。因而教師做到虛心聽取,才能使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對于他們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應表示真誠地感謝,爭取到最有力的支持。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面對的家長各種各樣,教師應該提前通過各種途徑對每一位家長做一個大體的了解,作為班主任只有了解了家長、掌握了科學地溝通方式,才能取得學生及家長的信任,合理建議,有的放矢,構建出和諧的“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教學氛圍。
和家長進行溝通,最好采用事先約定的方式。一般不應在節假日的晚飯前后,盡可能不在正常的上班時間。忌到單位造訪,忌在家長有特殊事情和心情不佳的情況下去訪問或溝通。在緊急情況之下給家長打電話,一定說明讓家長來學校的目的。每一個家長都希望有一個引以為榮的孩子,也都很要強愛面子,他們也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在那樣的場合,家長很容易激發起對孩子的怒火情緒。所以選好場合,這樣家長也愿談樂談,收到良好溝通效果。
給家長寫一封信,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委婉地告訴家長,爭取家長的支持協助老師教育孩子。但在給孩子信的時候,不能讓孩子知道這是老師在“告狀”,或者委婉的說是老師找家長有點事情交流,讓孩子主動地交給家長,第二天家長可以再把自己的意見以書信的方式告訴老師,節省了彼此的時間。另外,我還常用的方式就是把孩子最近的表現寫在家庭作業本上,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細節是文化,需要我們去學習;細節是科學,需要我們去研究;細節是藝術,需要我們去追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班主任認真做好每個細節,精彩終將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