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滿春
論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以人為本”管理
黑龍江 滿春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空前激烈。這種競爭實際上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大力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就成了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教育義不容辭地要擔負起這個責任。
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管理;以人為本
新時代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職業學校教師的性質和工作特點決定了職業學校必須走“以人為本”的管理之路。中等職業學校的“以人為本”管理要從尊重人做起,在此基礎上要信任人,建立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激勵人,完善科學有效的評估體系;發展人,打造人才培養的新平臺,中等職業教育事業才會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才會為經濟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有道德、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
什么是“以人為本”的中等職業教育管理呢?“以人為本”管理是管理者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個性,達到對被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信任、關心,并通過與被管理者進行思想溝通及情感交流而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形成一個和諧的群體。
中等職業學校的主要功能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進行的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是通過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授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且雙方相互促進的活動。首先,就教師的工作特點而言,教師除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外,備課、批發作業、輔導、自我學習、收集資源、教研科研以及家訪等都很難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在特定的辦公地點完成,教師的工作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很難用一個標準的尺度來衡量;其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教師的心理具有求知進取,善于思考,喜歡說服、討厭壓服的特點,“為人師表”的社會期待和強烈的自尊心,又使教師能自覺地嚴于律已,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職業成熟度較高的教師,有著追求事業成就的強烈愿望,其事業心、責任感強烈而持久。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
(一)需要與挫折。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一個明智的人,在實現自己價值方面的努力是有層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但需要發展并非絕對按此順序一成不變,它可能因某人所處的環境與機遇而改變需要的順序和比例,而需要越強,受挫也越強。教師的自尊心一般較強,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也最容易受挫,但是,即使在物質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教師自我實現的成就欲望還是很強的,且有相當數量的人在政治上要求進步。
(二)期望與公平。強烈的欲望對行為有較強的推動力。人的勞動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基礎上的,教師的勞動也不例外。其期望心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期望。每位教師都希望所教的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成績雖然沒有實質的效用價值,卻有利于教師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的建立,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當然也并非全是一概如此,還與人的目標價值取向、性格意志等有關。二是對工作成績的期望。由于教師從事的是精神生產,成果是集體評定的產物,工作效果難以準確評價,教育效果的價值也無法計算。所以對教師資格的考核評定工作和評先工作,從領導到群眾都有思想壓力的畏難情緒。評比過程中的限額評比、從眾心理、退讓心理等因素的影響,都或多或少給許多教師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挫敗和失望,自我期望值越大,失望越大。三是對期望結果的公平感。人們總是期望投入的勞動能獲得相應的報酬,特別是與一個和自己條件相仿的人比較,若雙方的獲得與投入的比值基本相等時,就有了公平感,否則就感到不公平,甚至于發牢騷怠工和人際關系緊張。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以人為本”的管理主要體現在領導班子、教師、學生管理等方面。教師是學校教育力量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活動都要通過教師才能得以實現和完成的,所以對教師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管理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樹立起“以人為本”的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理念,才能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
學校必須在發揚民主、廣納民意、集中民智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干部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長之間搭起民主、和諧的橋梁,制定一套營造民主、和諧氛圍的管理機制,例如:民主例會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校務公開制度、服務承諾制度、質詢會議制度、領導班子考評制度等,一個實行人本管理的中等職業學校,都應在尊重教師、尊重人才的前提下開展工作。
尊重教師人格,給教師工作環境和心理空間上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條件下,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恰如其分地發揮。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要嚴而活,要在“活”字上下功夫,重點要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政治上、生活上、事業上對教師倍加關心。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個體體驗。在“以人為本”的中等職業學校管理中,管理者要把學生既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對象,又要看作是服務的對象,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教學、管理和各項活動中全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和隱私權、發展權,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切實維護他們的利益,客觀公正地對待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為學生的自主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加強人際溝通,營造一種舒暢的心理環境。努力營造一個嚴肅活潑、民主平等的氣氛,造就一個學校關心教師,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教師支持領導的融洽環境。
人本化管理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給人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其行為。
信任教師,相信教師的行為,激發和增強教職工的管理意識。摒棄傳統的人事工作方式,放開手腳,把教職工推向同一個平臺,給他們一個寬松、和諧的展現自我才能的空間,以平等競爭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活動,制定一套有效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增強教職工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有效地調動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師資配置。本著“量才適用、好鋼上刃”的原則,實行公開選拔制度。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使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激勵人發揮其潛能,是實施人本化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學校要通過榜樣示范、目標帶動、績效激勵等方式,建立健全評估體系,實施科學有效的評估,使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在有序運行中依靠常規動力自主運用,在各自崗位上發揮才智,創造性地工作。評估工作要堅持點面結合,在對整體工作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又要重視對局部工作的評估,通過評估,使他們找到自己工作的優勢,明確不足與差距,取長補短,營造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中等職業學校管理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不斷地探討和研究新思路,不斷地更新觀念,把“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為師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和主體能力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中等職業學校管理才會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事業才會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才會為經濟社會培養更多的有道德、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鶴崗市工商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