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霞
麻醉在婦產科手術患者舒適醫療中的作用
阮霞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服務面臨的另一個更主要的問題是要解決醫療診治過程的舒適性問題,也即以“舒適醫療”為代表的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本文從圍麻醉期的四個方面如何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舒適醫療展開討論。
麻醉;舒適醫療;婦產;手術;術后鎮痛
舒適化醫療,就是患者在整個就醫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悅感、無痛苦感和無恐懼感[1]。心理上的愉悅和無痛苦、無恐懼源自于醫護人員的良好態度和就醫環境;而生理上的愉悅和無痛苦、無恐懼則完全依賴于麻醉專業所提供的無痛化服務[2]。我院麻醉科根據婦產科手術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主要在三個階段根據各個患者的實際情況使其得到舒適醫療,即麻醉前訪視、麻醉中、術后恢復時和術后隨訪。
通過麻醉前訪視,麻醉醫生可以更充分了解手術患者病情、全身狀況、依照擬實施的手術個體化制定恰當的麻醉方案;而手術患者可以知情同意、減輕或消除對麻醉、手術的顧慮的心理準備過程。
女性患者極少有在術前可以表現充滿信心和樂觀,絕大多數都存在不同程度思想顧慮或恐懼焦慮。情緒的激動或徹夜失眠均可致中樞神經系統或交感神經系統過度緊張,消弱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力,術中、術后更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我院麻醉科規定麻醉醫生進病房時應當儀表端正,態度熱情和親切,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自己,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每一個問題,以取得他們的信任;同時告訴患者手術室的大概環境、條件及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對完全陌生環境的恐懼和盲目地等待所致的焦慮。向患者講解有關麻醉方法的選擇、麻醉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及相應的處理措施時,我們應該理解這些“風險”“意外”可能帶給患者及家屬精神上的壓力,要讓其明白:在這張寫滿“并發癥”“意外”“生命危險”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不是醫生推卸責任,更不是要“所有后果自負”的“生死狀”,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在要求患者簽字之前,應表示對患者及家屬處境的同情和理解,在情感上與之產生共鳴,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盡量滿足患者及家屬的合理要求:由于患者不同的經濟、心理及認識狀況,可能會對麻醉有不同的要求。如經濟情況差的患者會更多地考慮麻醉費用帶來的壓力,而學生患者可能更關心麻醉是否對記憶力產生影響,有不成功的麻醉史或對麻醉意外有聽聞的患者可能更關注麻醉過程是否安全舒適。我們除了對患者疑慮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外,應對其合理要求給予足夠的理解、解釋和盡量的滿足。
麻醉可以使患者安靜、無痛、無記憶、無不良反應,同時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盡量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要求,做好監測,觀察記錄,根據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出有效處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這些基本工作外,舒適醫療可以體現在此過程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也是整個圍麻醉期舒適醫療的主要組成部分。
女性患者進入手術室,與親人分離,陌生的環境,監護儀器的嗡鳴聲,都會使其產生恐懼、孤獨感[3]。此時應與患者進行的交談,告訴患者麻醉醫生對麻醉的重視、準備是充分的,以減少或消除患者對麻醉的恐懼心理,增加其安全感。同時使患者處于較舒適的體位,提前向患者介紹麻醉過程中可能會感覺到的不適及各種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配合。營造一個充滿任性的環境,滿足患者的意識情感是人文關懷的核心所在。為了減輕患者在手術室陌生的環境的不安甚至恐懼,可以播放輕柔的甚至是根據患者喜好而選擇的背景音樂。另外,調節令患者舒適的室內溫度也是對患者人文關懷的體現,一般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4℃ ~26℃,濕度在40%左右。對清醒的女性患者應注意不該顯露的部位要用被單蓋好,不要讓她們感到難堪和尷尬。在手術室特殊的環境里,女性患者常會變得脆弱、敏感。醫護人員不當的言行可能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此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患者聽到醫生在手術臺上談論與自己疾病完全無關的話題,除了覺得醫生不負責、自己被忽視,甚至對自己所進行的手術是否能成功都開始懷疑,這對患者的康復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患者往往因為恐懼、失眠、清潔灌腸、插導尿管等諸因素影響以及術前用藥的作用,致使其入手術室后精神欠佳,反應遲鈍,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醫生[4]。此時麻醉醫生不應以粗暴、生硬的態度對待患者,如催促患者脫衣服、上手術床、擺麻醉體位等,而要親切、和藹地告訴患者如何去做,并主動幫助患者以配合其完成麻醉。對非全身麻醉的患者,此過程多半是清醒的,此時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如,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盡可能地用清潔的敷料或巾單遮蓋患者的隱私處;適當應用靜脈輔助藥物減輕患者的焦慮和不適,消除對惡性刺激的記憶;適當的交流,讓患者了解麻醉程度及手術的大概進展情況,讓其有一顆積極主動的心態,避免使其產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觀情緒。若對患者擬采取的是椎管內麻醉,在測定麻醉阻滯平面時麻醉醫生可以改變傳統的針刺法,而采用更為人性化的方法,如:用酒精棉簽試溫度覺,這種方法既可靠又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對全身麻醉的患者,在進行氣管插管前麻醉醫生可以在氣管導管的套囊上涂少許鹽酸利多卡因凝膠或軟膏,防止患者在麻醉恢復期不能耐受氣管導管而煩躁不安;術中導尿管也可以涂少量利多卡因膏以防患者術后由于尿管刺激帶來的痛苦;改變以往“蘇醒越快越麻醉技術越好”的觀念,盡量避免過早地停止麻醉藥物的應用,以免讓患者在疼痛中進行剩下的手術;長時間手術臨近術末注意適當給予鎮痛藥物以免醒來后的劇烈疼痛;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自然蘇醒,而不是采用粗暴的氣道內刺激、暴力拍打或大聲喊叫的方法催醒患者;患者蘇醒后,麻醉醫師對其進行安撫,直到送返病房或PACU.
患者在蘇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適和不良心理反應,不但引起機體明顯的病理生理改變,危及麻醉恢復期患者的安全,同時還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創傷。首先,麻醉醫生盡可能減少應用催醒、拮抗藥物或者氣管內刺激等手段催醒。患者陡然醒來的結果,一方面會產生緊張焦慮或恐懼等心理反應,其次,剛剛術后的患者首先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切口疼痛,我們在給予患者止痛藥物治療的同時,要向患者解釋影響疼痛的因素如情緒、注意力集中、緊張、恐懼、焦慮等,教會患者通過想象、默數、交談、慢節律呼吸、聽音樂等分散與轉移注意力。告知患者手術過程順利,打消患者的顧慮,及時為患者解決各種力所能及的需求。在術后康復過程中經常與患者聊天,取得她們的認可和信賴,像親人或朋友一樣相處,使她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樂觀的對待生活。過去人們習慣說,做手術哪有不痛的,患者在手術后忍耐疼痛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麻醉恢復期患者的鎮痛無論是從人道和倫理方面,還是從臨床意義上講都是十分必要的。術后鎮痛泵的應用可極大增加患者舒適度,減少術后躁動,循環的波動也較小,大多數患者能夠耐受氣管導管、機械通氣、吸痰等刺激。同時鑒于陡然蘇醒所引起的機體和心理各種不良反應,在麻醉恢復期有必要對術后躁動、循環波動較大(高血壓患者),或已接近蘇醒仍需機械通氣的患者實施適當鎮靜[5]。總之麻醉恢復期鎮痛與適度鎮靜,可以減輕患者不適、增加患者舒適度、使患者淡漠周圍環境,某些鎮靜劑的抗焦慮和順行性遺忘作用可以穩定患者心態,避免遺留不愉快回憶,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舒適自然的蘇醒。
第三是個體化的心理撫慰[6]。心理撫慰是麻醉恢復期不可缺少的內容,恢復期的患者無論是能自主的,或是沒有意識的,我們都要像對待正常的人那樣去尊重、關愛,因為任何不恰當的語言和行為都可能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傷害,站在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感受。恢復期患者意識在逐漸恢復,時時處在痛苦與不安之中。醫護人員細致、周到的服務,給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勵,讓患者在舒適自然中蘇醒,在蘇醒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精心的呵護,生命的價值被充分的重視,人格和尊嚴受到尊重,戰勝疾病的信心必然會增加。用干凈的紗布為患者擦拭額頭的汗液和口邊的分泌物,用生理鹽水棉簽濕潤患者干裂的口唇,一切關愛的舉動都會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融洽醫患關系,從而使患者主動配合我們進行的各項操作與治療;腫瘤廣泛轉移,只做姑息性手術的患者或多次手術周身狀況衰竭的患者,進入麻醉恢復室后生命體征的維護是工作的重點,但也不能忽視心理狀態的調整。因為這些患者蘇醒后情緒往往十分低落,這不但影響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也關系到患者手術后恢復。對這樣的患者我們更要像對待健全的人那樣去尊重,盡量減少他們的痛苦,增加他們的舒適度。
術后隨訪是臨床麻醉的薄弱環節,恰恰是這個過程,不單單是簡單的看看術后有沒并發癥,同樣需要人文關懷。手術患者回病房后意識清醒,家屬也都在場,而此時適當的人文關懷和相應術后指導往往能營造出和諧的醫患關系從而消除或者減少醫療糾紛或醫患誤解。具體體現在對患者和家屬的安撫和疑惑解答、術后指導上。患者家屬同樣是我們應該安撫的對象,因為患者親屬最為關心患者的情況。患者手術結束后,多數親屬都急于想知道手術結果和患者的身體狀況,憂慮重重,甚至悲傷哭泣。要充分理解患者親屬的心情,對其提出的要求和意見不要急躁,合理的、能做的我們盡力滿足,做不到的則做耐心、恰當的解釋。還應進行適當的術后指導,如,術后禁食水時間、術后鎮痛泵的使用等等。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于布為教授在會議上《麻醉學科發展前景》[7]的報告中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們開展了多少無痛服務項目?在現有的診療服務中,還有多少診療項目患者還在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如果我們能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全過程的無痛化服務,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麻醉學科的大發展還不過是剛剛起步而已。”。醫療行為歸根結底是一種面向大眾的社會服務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提供的服務水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在解決了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問題和醫療診治的安全性問題這兩個醫療服務的基本問題后,醫療服務面臨的另一個更主要的問題是要解決醫療診治過程的舒適性問題,也即以“舒適化醫療”為代表的、以人文關懷為內涵的新的醫療服務模式。作為現代醫學模式下的麻醉科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尊重人、理解人、撫慰人、關愛人,才能擔負起保護人類健康的神圣使命。
[1] 廖秀清,肖曉山.麻醉科推出舒適系列醫療服務的體會.中國醫院管理,2001,21(9):39.
[2] 何東吉,張麗.淺談護理程序在圍麻醉手術期心理舒適服務中的應用.醫學信息(下旬刊),2009,1(10):202.
[3] 李治玲,常國祥,柏化麗.舒適護理在全麻圍術期的應用體會舒適護理在全麻圍術期的應用體會.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2):102.
[4] 郭一閩,王忱.現代麻醉醫學與人文關懷.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7,28(10):77-79.
[5] 黃沙燕,薛榮亮,王小莉,等.麻醉恢復期病人的人文關懷.中國醫學倫理學,2003,16(1):13.
[6] 余奇勁,周青山,楊云朝.麻醉醫生與圍手術期患者的人文關懷.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4):63-64.
[7] 王海云,王國林.論人文關懷在麻醉醫生圍術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現代醫院管理,2008,6(3):39-41.
[8] 馬欣.乳腺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干預.醫學信息,2008,21(1):89-90.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 surgery patients comfortable in the role of medical
RUAN X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8,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health services faced another,more major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fort issue,that of"comfort car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health service model.In this paper,four aspects of perianesthesia how comfortable patients for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al surgery medical discussions.
Anesthesia;Comfortable medical;Obstetrics;Surgery;Postoperative pain
410008 湖南省婦幼保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