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陳偉康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廣東 陳偉康
在幾年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教學問題提出解決了方法與對策,找出一套更適合我們高職高專院校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最佳教學方法,提高我們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應用人才的知識架構和較強應用能力。
面向對象程序;課程改革;任務驅動;項目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是為“以面向對象技術為核心思想”的后繼專業課程奠定一個扎實的專業基礎。在幾年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存在著兩種生源,分別是五年制與三年制學生,學生的數學知識的不健全,理解能力比較差,學生的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比較少,上課沒有預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等老師的喂食。喜歡跟著老師做,自己不怎么動腦思考,尤其是要自己去舉一反三能力沒有。學院開的課程不夠科學,上課的安排不合理。學生上完了課程,回宿舍基本就不去看,所定制的教程很不合理的,不能夠讓學生容易的學習,學生遇到問題馬上就問老師的壞習慣,老師變成了現成的字典。上完課程的任務不夠,學生容易偷懶,作業大部分存在抄襲復制現象。
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對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第一,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修改不同生源的教學大綱。
五年制的學生的教學大綱容易一點,三年制的學生的教學大綱難一點。
第二,選擇適當的教材。
不能與本科教材,中專教材類同,要根據當前計算機發展選適當的面向對象教材,我選擇的是(vb2005),本課程是基礎的程序設計,現在還使用vb6.0太落后,如有使用新的vb2005學生更難接受,因為很多新的概念,別的課程跟不上,使用多媒體教師,使用案例演示+任務驅動,教師講解,學生跟學項目,學生修改項目,學生獨立完成項目作業,教師針對性指導,學生互相討論學習,挑選出較好的學生做學習輔導。
第三,激發學生興趣。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難度大,被學生列為最難學的課程之一,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很重要。要使學生感覺不太難,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講課時一定要抓重點,因此在教學中不是泛泛介紹描述工具的語法和框架,而是突出關鍵技術“精講多練”,學生可花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強的編程能力。
第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應采用多媒體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網絡教學軟件如(紅蜘蛛)是首選工具,它能夠很好的宏觀展示程序整體結構,又能夠很好地微觀剖析局部算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晰的顯示教學內容,比投影儀器效果要好的多,這對課堂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非常有利的。培養學生做學習筆記的良好習慣。
第五,優化多媒體資源。
多媒體課件做的一定要簡潔,不要用一些非必要元素干擾了主題,程序代碼要采用鏈接的方式去完成,用記事本打開即可。這樣就保證了幻燈片頁數少,講課時切換少,減少學生對堂課的主題的理解偏差,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
第六,以問題驅動課堂。
在教學中將問題有目的、有組織地提出,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迫使學生動腦思考解決辦法,使他們逐漸習慣以專業的思維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七,作業內容要慎重。
作業在上課前先布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去完成作業不是目的,也不是完成教學環節的任務。作業內容要考究,一定要留那種教材能夠看到影子,可又看不到全部面目的題材,要迫使學生去圖書館或者到互聯網上查閱資料,要求必須在作業上體現出查閱資料的特征。這樣可以減少作業的抄襲,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作業的公開演示,防止學生的抄襲。創建一學習的網絡(創建一學習的網站,教學的視頻,作品的實例)。
學生先預習,找出不懂的問題,聽完講解后,在詢問老師或同學,事先準備好教學的案例(以案例應用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案例要實用簡單難度適中),教師自己編寫一些項目,在教學前給學生演示,只給項目的基本框架內容,要求學生在基本框架里進行修改或是創新,根據布置的作業可把學生分成3-5人一組完成項目。
第八,掌控實驗進程,實現因材施教。
實驗教學中應逐步提高設計類和綜合類實驗的比例,以“任務”和“課題”的形式提出實驗要求和具體的實驗成果,事先沒有參考答案可供借鑒,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掌握實驗所涉及到的知識,通過綜合利用這些知識來設計、開發并最終完成實驗項目。
第九,讓學生做好筆記。
教學重點內容要做筆記,我們的生源情況,大多學生的記憶能力較差,五年制的學生更加要求做筆記,不要讓學生把重點內容寫在課本里,最好是拿一本專門學習的筆記本。
第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體現。
教師采取的做法應該是鼓勵表達觀點的,而不論你支持哪種觀點,施壓于無觀點的學生。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求真到底的科學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師生之間確立了良好的學術關系,也會使學生相信這個老師有著嚴肅的做人做事原則,學生就會對老師逐漸地建立信任感,進而愿意學習老師教授的知識。
第十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計算機是一個發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的概念與新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產品,我們學校所教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內容也應跟上計算機的發展。
第十二,科學設置課程設計,提高應用能力。
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既動手又動腦的獨立實踐機會,使學生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我們的生源情況,最好是把這門課程開設為兩學期,第一學期為基礎內容,第二學期為項目的開發與提高。課程的安排最好不要一天連上四節,讓學生有時間消化內容。
第十三,題目難度適中。
由于教學目標和設計時間的限制,題目規模要保持在300—500行手工代碼能夠解決的范圍內,難度要稍偏低,使學生能夠有思路解決問題,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代碼編制、輸入、調試和形成相關文檔,樹立學生獨立開發項目的信心。
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找出一套更適合我們高職高專院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最佳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提高我們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應用人才的知識架構和較強應用能力,讓學生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編程來解決具體問題。
[1]靳廣斌.Visual Basic 2005程序設計案例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孔長征.VB.NET編程實例教程.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
[3]蔣明亮.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學園地.2009,1.
[4]胡孟杰.《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管理,2009.5.
(作者單位: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