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李國祿
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黑龍江 李國祿
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因此,職業道德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尤為重要,它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構成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會使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工作。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因此,職業道德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德育教育的核心,是構成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會使學校的德育教育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也是學生就業時企業對學生的重點考察內容,是決定畢業生是否錄用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就業穩定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都有極重要的意義。
中職學校普遍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卻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很多學校領導認為職業道德教育只是上好德育課,僅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教育,只注重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堂中,只重視榜樣的作用,往往一個榜樣就引領一個時代,影響了一代人的目標,但忽略了對職業道德教育中情感、行為和社會意義部分的教學。更有部分教師把職業道德教育轉化為自身的為人處世的能力,偏離了職業道德教育核心。學校領導思想上不重視,當然也就很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只是剛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并且課時較少,在教學中也沒有與企業有相應的銜接。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偏低,在擇業觀上沒有明確的目的和責任意識,他們往往只對工作崗位的工資待遇、單位地點極為關注,大城市工作、薪金豐厚,幾乎是大多數中職學生的共同愿望,對就業崗位要求偏高,理想脫離現實,在學校學習期間無法對自己的未來做出良好的規劃和設計,這就導致了在就業市場中,一些崗位趨之若鶩,一些崗位卻無人問津的現象。在敬業精神方面,中職學生奉獻意識弱化,強調奉獻與索取成正比,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他們有成就事業的愿望,但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一些剛畢業參加工作一兩年的中職學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單位看成跳板,待遇好則繼續干下去,待遇不好則等待機會另謀高就,缺乏一種基本的敬業精神。
近幾年,不少中職學校已陸續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盡管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開設,但沒有融入企業文化,也沒有職業生涯設計,沒有合適的專門針對本校、本專業特點的教材,使職業道德教育顯得空洞、蒼白。
校園文化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職業教育具有行業性和企業特點。因此,要強化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就必須加強企業實踐的力度。學校對專業實習過程不加管理,更不可能重視學生實習期間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在當前的企業發展過程中,“人”是第一要素,因此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引入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繼承和弘揚企業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對于學校德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對于校企文化對接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學校的德育教育和校園文化要與企業文化實現真正對接,還需進一步研究探討和實施。
首先,學校領導要將職業道德教育列入工作目標,分管領導要親自監督、檢查此項工作。其次,應盡早形成在德育工作內容和德育工作目標上的科學銜接,加強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培訓對象主要是職業道德學科教師、班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員,進而逐步形成一支道德好、業務精、作風正、形象優的師資隊伍。同時,還應與企業“聯姻”,有效的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學校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與政績考核相關聯,把德育教育工作與職稱評定、評優聯系在一起,讓所有的專業課教師、德育課老師與班主任將德育教育深入到每一次課堂教學中、每一次活動中。
只有加強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教育、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忠誠于自己的職業,忠誠于自己所屬的職業團體,信守該團體的紀律、規范、理想和目標。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才能誠實的勞動,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為自己的職業行為負責;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才能將最終奉獻社會的目標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追求,這是每個學生在職業學校必須轉變的人生觀念,是我們每個教師德育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宗旨。通過教育,才能讓學生把自己和職業緊密聯系起來,并全身心地融于其中,才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做到真正的敬業,只有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才能樹立職業道德意識,才能贏得他人對你的信任、尊重及好評。
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靈活的擇業觀、良好的應聘技巧,會對畢業生的擇業、就業產生主導性作用。通過對已畢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信息反饋,使學校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結構的新需求,從而不斷改進教學,調整實習實訓內容,使學生到企業能夠盡快上崗。在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我們應強調對職業意義的認識,使學生懂得職業并非僅僅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只有懂得了職業的崇高、偉大,才能對自己職業產生由衷地敬仰、摯愛、忠貞之情。這些積極的思想感情是學生形成正確職業觀的基礎。
進行中等職業道德教育,也是一項信息傳播的活動。面對當前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高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必須盡快進行信息庫建設,廣泛地收集國內外各行各業的有關資料、實例及個案,乃至國外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卓有成效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經驗與做法。組織職業道德教育優秀教師、專業教師、班主任、企業文化負責人編著適合本校、本專業學生的德育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校本教材,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和職業道德教育教材中,使學生提前接觸和了解企業文化,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穩定率。
深入研究在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效地結合專業特點,通過到企業調研回訪,請優秀畢業生以講座等形式,使學生了解企業文化,樹立明晰的職業意識;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各種專業競賽,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種活動和專業課教學中,更好地完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到專業技術人才的過渡,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在專業課和專業實訓中優化學生對企業、對社會的認知,增強對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素養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更好地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從而為學生今后的成功筑起一座橋梁。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突破學校過去陳舊的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將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引入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這樣也對于企業文化及企業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價值。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業美術設計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