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趙萍
我國職業教育現狀與分析
黑龍江 趙萍
職業教育承載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本文闡述了職業教育改革目標、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表現及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職業教育;教育改革;教育質量
教育是立國之本,而其中職業教育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把“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文化教育上的奮斗目標,它賦予了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的新任務。
回顧職業教育的歷史,我們應該從中吸取經驗,在新時代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并改進過去的方法。目前職業教育的改革主要目標有:1.多途徑發展中等職業教育;2.大力發展高職教育;3.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在競爭嚴酷的現代社會,做到提高勞動力的就業素質是影響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規定和政策扶持。目前,職業教育改革的趨向為:社會化、終身化、高移化、綜合化、法制化。在美國、澳大利亞等一些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地區,基本能夠完成這些目標。而在我國主要存在教育體系建立不全、招收不嚴格、教師人數不足、資金運轉不良好、職業教育面狹窄、法律規范不嚴格等問題。為了解決一系列問題,在職業教育中應實行新的教育方法和政策,使職業教育學校教師能夠在工作中自覺貫徹執行職業教育政策。從宏觀上把握和了解職業教育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做好教學、科研、管理工作。我國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改革主要表現為:1.體制與機制的創新;2.形成多元辦學格局;3.為“三農”和西部大開發服務;4.保持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而改革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為巨大的就業壓力,從全世界來看,有兩個時期,一是就業壓倒一切的時期。一個時期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期,這時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就業壓力相當大。另一個時期是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時期,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在這個時期已經完成了第一個時期的任務,而中國是這兩個時期并在一起,因此,就業問題更為嚴重。同時,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低,再加上一些難于短期改變的制度因素,解決就業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其次,表現為社會對職業教育公平的強烈訴求,還有諸如輕視職業教育的意識仍占主流、職教就業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歷史任務等問題。相對于國內,國外的職業教育受重視水平相對較高,國家或政府有相應的完善政策保證職業教育的順利進行,而其職業教育的終身性和廣泛面對性更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承載著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任,是培養為社會直接創造財富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教育。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表現在學校數量、辦學層次、學生質量等許多方面,其中專業和課程是核心問題。合理的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關系到能否發揮職業教育功能,以及學校的建設方向和投資效益。專業設置是教學工作的邏輯起點,它影響著學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制定、人才師資的配置、教學設備及其他教學條件的準備。現階段的職業教育建設的問題主要存在為:1.專業結構不合理;2.專業設置趕潮流;3.專業名稱不規范;4.專業建設缺乏企業參與;5.專業布局缺乏戰略眼光;6.專業建設缺乏深度內涵。而在職業教育的省思中,應該注意吸收國外的成功經驗,就專業建設的五個方面,即關于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系統化層次定位問題、關于職業教育專業管理的服務型職能轉變問題、關于職業教育專業資源的國際化重組整合問題、關于職業教育專業辦學的開放型體制模式問題、關于職業教育專業調整的前瞻性預警機制問題進行深入反思。面向未來,職業許愿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順應專業建設發展的主流趨勢。在職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課程是最關鍵的環節,是關系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要素。在現階段教育中,課程學科化傾向嚴重、功能界定不清、課程內容存在錯位、課程結構和比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對國際職業教育的發展中應該做到課程導向能力化、課程內容理論化、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范圍廣域化、課程管理彈性化,著眼于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突出工作本位學習、整合職業課程與普通課程、整合學校本位課程與工作本位課程、謀求職業教育課程與普通教育課程的等值。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我們更能夠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對于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在我國職業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中,也找尋出了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發展模式:1.一專多能的課程觀更受青睞;2.綜合課程更受追捧;3.課程目標更體現未來發展需要;4.課程設置及內容更趨人性化;5.選修課與課外活動更受重視。
教育的本質是知識加技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組成一種雙邊活動,職業教育中,實踐環節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現場教學、實習教學等。我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為現行職業教育在體系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已不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需求,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功能要求。職業教育的教學本質是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二者缺一不可。現階段我們的教育特點主要表現為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年齡為一方面的表現,而教學中對象的智力類型、心理特征、學習風格狀況的復雜性也加大了教學的復雜程度。其次,還表現為教育活動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實踐教學的中心性、多樣性。
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途徑還表現在教師的發展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主要表現在:師資隊伍的數量有了較大的發展;教師學歷層次進一步提升,素質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內部結構日漸合理;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中職教師目前存在來源單一、數量短缺、結構失調等問題。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就成為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雙師型”教師則成為職業教師的追求目標。
職業教育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國家、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需要的是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每一名教師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在課余時間應該多學習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政策和相關法規,使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更加充實。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職業教育會在未來邁向一個嶄新的臺階。
【1】李向東.職業教育學新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石偉平.時代特征與職業教育創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4】張家祥,錢景舫.職業技術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技術培訓中心數理教研室)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