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豐
(蘭溪市永昌初中,浙江 蘭溪 321100)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謀求德育回歸生活已獲得學術界普遍的認同,被認為是傳統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而踐行生活教育理念離不開德育機制的構建,需要關注細節、潛移默化,積極營造和培植生活教育的實施環境。我校為封閉式管理的寄宿制學校,除了周末外,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都在校園內進行。根據這一特點,參考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懷特?!敖逃挥幸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的教育理念,我校提出了“走進生活,實踐生活,學會生活”的生活教育理念,以學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教育平臺,開展校園主題文化建設。即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關注細節,潛移默化,用生活大課堂來感染學生。
“衣”:指學校的整體面貌和學生個人的文明禮儀和精神面貌。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校園是學生的家園,是學生生活的場所,校園文化環境直接作用于學生。所以,首先要從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設計和規劃校園環境建設,從學生生活的細處著手,使校園的“衣”——儀容整潔優美,校園的每一個細節都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軟環境,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中無形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方法。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完成知識傳承的同時已經不能完全承載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教育要素。學校管理工作任務已不再是簡單地使對學生的管理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人文素質教育是人和社會的創造性的一塊綠地、一條“會說話”的長廊,會讓學生自然而然受到啟迪,嚴謹的校風、富有哲理的校訓傳遞給學生的是偉大的時代精神、做人做學問的道理,哪怕僅僅是“手抄報”“書畫展”,帶給學生的感染和熏陶也是課堂無法實現的。校園文化直接影響著人的思想品質、行為價值及多元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學校德育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細到每個角落的環境管理。學校每一個綠化帶里都豎立著選自《論語》的禮儀宣傳語;每一個教室靠近前后門的墻外都掛著學生自己創作的畫;每一個拐角處都張貼著提醒同學語言舉止文明的標語;每一個教室里都有專門擺放衛生工具的鐵柜、書籍交流的書柜、收集飲料罐的紙箱;就連學生停放的自行車,也是一字排開,后車輪擺成一條線,車把一律向右(左)看齊。在硬環境的管理上處處不留漏洞。同時,學校在軟環境的管理上也不松懈。教師們發現,剛入學的學生,面對面交流喊話、下課追逐打鬧、在教室大聲喧嘩等現象嚴重,給人感覺特別粗魯。為了隨時發現、及時糾正這些不雅行為,團委、學生會組成了一支全部由學生會干部組成的“文明禮儀督察小組”,課間、午休時間,小組成員帶著“文明監督”的袖章,活動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充分起到了校園軟環境的凈化作用。
細到每個步驟的過程管理。學生的道德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自省內化和生活體驗,文明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因此,永昌初中非常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細節管理。比如,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學校都要評選“精神文明班級”,“做文明觀眾,人走地凈”是學校的一貫要求。現在全校學生已經完全能做到,只要是他們的活動場地,就均無一個飲料瓶、一張食品包裝紙。學校就餐的管理也落實到細節。
常規與特色齊飛 禮儀伴和諧共生
加強對學生的“衣”——儀表的指導和檢查,通過對學生進行儀表和禮儀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
明代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禮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精髓?!鄙砭佣Y儀之邦,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應當是每一個中學生的基本素養。
禮儀涉及每一個人,關系到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永昌初中腳踏實地抓禮儀,把禮儀教育滲透到日常行為中。全員化、個性化禮儀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了期待的眼神、信任的目光、寬容的心境、親情的行為,讓學生事事、時時、處處感受到純真、善意、友愛,即便是一塊冥頑不化的石頭,也被慢慢焐熱了。細到每個環節的量化管理。多年來,永昌初中抓好抓實一日常規、一周常規,落實各項常規檢查和專項檢查。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嚴格執行“五項評比”檢查制度,做到嚴格、公正,反饋及時。將“五項評比”、儀容儀表、黑板報等常規項目與各種班級競賽獲獎一起記入文明班級積分評比,促進各班競爭提高。
“食”:指以新食堂就餐制度的落實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就餐習慣、公共生活能力和公共生活意識,爭創“文明、有序、整潔、節約”為目標的食堂文化。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食堂是體現和培養學生素質、融入公共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作為一個公共空間,既可以通過文化氛圍的營造來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又可以通過培養和創造良好的公共生活文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
永昌初中的學生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學校統一用餐。通過生活教育,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打餐排隊、吃飯安靜,吃完飯連桌上的飯粒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由于細節化的管理,校園秩序井然、整齊清潔,學生們在這里學習做人、學習知識、學習生活,校園里到處跳動著和諧的音符。
本學期,學校推出了“文明用餐之星評比”的活動,將對學生的文明用餐要求細化到25條具體標準,每月根據標準進行評比,并對文明用餐之星進行宣傳表彰。有一位女同學在開學初對照25條標準時發現,自己亂倒剩菜剩飯的行為不符合禮儀規范,于是目標明確地進行了整改,在第一次評比中獲得“文明用餐之星”稱號。之后,在年級優秀團員的評比中,她也脫穎而出,這說明,細節管理不但能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而且能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有人說,永昌初中管得嚴,其實是管得細,要求標準高。
“住”:以寄宿制學生管理為平臺,以寄宿制管理創優活動為抓手,爭創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寢室文化。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現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比绾呜S富學校德育管理手段,增強德育工作實效,喚起學生實現自我教育,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寢室是學生的一個重要的休息場所,也是鍛煉學生自理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對學生的個人生活進行指導,加以檢查督促,讓學生在個人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養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協作精神、責任心等,從而達到創建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寢室文化的目的。
“行”:以文明班級評比為抓手,以落實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為目標,營造具有集體生活教育特色的班級文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 覺知此事要躬行
班級是學生校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集體,通過一系列評比活動,感受到集體生活帶來的榮譽感,讓學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可能為班級爭光或影響班級榮譽,從而學會關注個人的生活細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守紀意識,規范個人的行為,提升個人道德素養,達到創建具有集體生活教育特色的班級文化的目的。
建設班級文化,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這是摘自《學習的革命》中的一段話,告訴我們:孩子的個性生成,與他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學生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在班級渡過,因此班級生活——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
班集體建設是學生自我發展的理想樂園,它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學生在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自主創造、自我完善過程中,逐漸提高了綜合素質。集體建設造就了一支富有新的思想觀念、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的班主任隊伍,并為班集體建設提供了新的經驗。
總之,腳踏實地抓德育,把生活教育滲透到細節中,從穿衣吃飯、日常行為,到言談舉止、社會交際。只有德育“活”起來,才能“火”起來。德育課堂要想煥發強大的吸引力,必須堅持以生活為主線,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情景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灌輸說教”模式,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確立生活主題,通過關注細節潛移默化,構建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德育機制,使學生獲得道德體驗,主動建構德育修養,提升思想境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中國教育改造[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2]劉濟良.回歸現實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學,2001,6,(2).
[3]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聯書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