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雪
(溫州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部,浙江 溫州 325006)
對大學生創業實踐轉型的探討*
任 雪
(溫州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部,浙江 溫州 325006)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目前我國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大學生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而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而隨著創業教育理論的完善和實踐的需要,創業教育需要適時地進行轉型升級,其中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尤為重要,通過大學生創業的實踐使其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提高能力,從而全面推進創業教育的不斷發展。
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轉型
創業教育是21世紀適應世界經濟發展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全新教育模式,也是在經濟危機與就業壓力沖擊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是創業教育的首要目的。但創業教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大學生創業實踐非常重要。通過創業實踐,使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在老師的引導和帶動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項目并使專業融入到創業教育中,不僅能促進產學研的結合更能促進創業教育內涵的提升。
由于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夠或定位錯誤等導致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在實踐方面普遍存在著重課堂輕實踐、重自發缺引導、重分散缺結合等一些問題。
(一)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課堂教學忽視創業實踐。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多為課堂學習。學生所學的課程只是理論上的并沒有用于實踐,他們所撰寫的商業計劃書也只是大腦里的美好藍圖并不知道可行性是多少,一些學生在做好計劃書到最后自己創業的時候會發現反差很大,很難成功,并且缺少團隊精神,無法好好合作。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低落的心理甚至是不自信。而聽報告也只是紙上談兵,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創業教育并不是通過口頭的說教和撰寫一些計劃書來掌握的,它需要與實踐緊密結合,將學生撰寫的計劃書、學到的理論用到生活中去,進行實際操作[1]。最后走向真正的創業道路,取得成功。
(二)創業實踐多是學生自發。在我國各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后,學生們就紛紛開始創業。不過在我國高校的學生創業實踐中,多是學生自發的,學生創辦的面向校內同學的一些小的項目或者小的活動,沒有學校的引導和支持,缺乏高科技含量,缺少資金的投入,無法做大。這只是屬于生存創業,并不能解決長久以來存在的就業壓力問題。創業教育畢竟是一個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學生在老師、學校有意識的引導下將計劃轉變為現實,將科研項目轉變為企業成果。
(三)創業實踐不能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未能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在一些學校,創業教育沒有被當作一種專門的學科、專業的教育來進行,不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不能使學生學到創業的知識,就更不能促進創業實踐的發展。在我國只有少數的高校把創業教育納入到系統的學習和課程體系中,雖然體系完整但也沒能與其他的專業相結合。例如某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有不同專業的學生參加。在講授理論課的時候還可以全員接受,但是到了創業實踐的環節學生們則無法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本專業相結合,導致大學生們創業意識模糊,無法準確定位,難以繼續進行創業。因此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應加入專業的設置,使學生們更好地將專業知識融入到創業實踐中去。
(一)對創業實踐以及創業教育整體認識不足。目前我國只有部分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的課程,而且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僅停留在為大學生就業找出路的階段。創業教育的開展流于形式,忽視了與專業教育的聯系,使學生創業實踐的時候感到茫然。這種教育只會使學生空學技能不會實踐。這種“形式”下的創業教育所開設的課程本身就沒有合理的設置,有一些學校的創業教育設在第二課堂或者是選修課,很難與實踐接軌。還有一些學校在開設課程的時候只是隨便選一些金融或者營銷方面的課程給學生上一下。給學生所進行的實踐也只是“創業設計大賽”或暑期實習,在沒有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難以很好地進行,很多學生的實踐也只是“走過場”。這種認識的偏差導致創業實踐難以為繼。
(二)學校未在創業實踐方面做出有效的引導。學校的引導主要表現在學校師資力量的投入。目前學生開展的多為自發的面向校內同學的創業實踐,最典型的就是跳蚤市場。由于沒有學校有力的幫助和資金、技術方面的投入,這些創業項目極度缺少技術含量和專業性,很難向市場上推廣或者與企業合作,所以這種創業是難以繼續下去的。并且學校開設的課程有很多都不是專業老師講授,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雖然說學校會請一些企業公司的知名人士來做講座,但是畢竟不能長期指導。這些都使學生們很難進行創業實踐。
(三)家庭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創業環境狹小。創業環境主要是指個人的內部環境和家庭、社會的外部環境。先從個人環境說起,在大多數大學生的眼里畢業以后不是要創業而是要就業,而就業就是考公務員,考教師,應聘到一些企業的崗位中,這樣落后的就業觀念已經在他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大學生們缺乏創業創新意識,缺乏開闊的行業視野和進行創業的精神準備。所以即使是學校開設了創業教育的課程也很少有人會參與進來。在家庭和社會中還缺少進行創業的環境支持,在我國創業教育只是在部分地區、少數的幾個大學里進行。家庭方面父母認為只有學好本專業的知識畢業以后能找個好工作就可以了,有的甚至把這種創業教育視為“不務正業”,并且難以提供相當數量的創業資金。社會上也存在著這種錯誤的認識,一些企業信不過學生的創業項目,導致學生創業環境狹小。
面對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形勢和嚴峻的就業壓力,創業教育這一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被極度需要的狀態下如大火燎原般發展下去。因此需要及時的自我完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進行創業的實踐轉型,豐富創業教育內涵。
(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一是開展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創業設計大賽是實踐課的最主要的方式。一般學校都會直接講授理論課或者請專家來做講座,在聽完這些課程后學生有了想法但是沒有展示的平臺。因此應開展創業設計大賽,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與專業寫出創業計劃書,參加比賽,將學到的理論與實際結合,進一步鞏固大學生所掌握的創業知識,提高其將所學知識、技能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二是在校內建設學生創業實踐園。大學生創業實踐園是指由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區域或者場地,學生以創業工作室或者是創業團隊等形式在這樣的場地中進行工作,開展創業活動。這樣的創業實踐園帶有孵化器性質,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場地和平臺,更是學生與社會聯系的基礎和紐帶。學生在創業實踐園中從事研發、銷售等一系列的商業活動。在這種實踐中學生學到了理論課中無法學到的創業的本領和人際溝通的能力。在國外創業實踐園進展得非常好,但是國內卻鮮有。做得較好的如溫州大學的創業園,學校專門為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免費提供場地,讓這些同學展示自己的才華,創業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二)加強創業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在創業教育實踐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創業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是要加強老師的專業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們在扎實的本專業的功底上進行創業研究,使教師有較強的業務研究能力,并將這種好的高素質帶到創業實踐的研究中。二是不定期地選派一些教師去參加創業教育項目培訓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素質。三是請一些知名的企業家或者成功的創業人士來到學校為教師們講課,教師也要隨時學習新的東西,這些講座不僅學生可以聽,教師更應該聽,以豐富教師對創業的感性認識[2]。四是將教師派送到各個企業,讓教師們親身實踐企業的運作與創業的過程,這樣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好的創業實踐教師隊伍,把最前沿、最成功的經驗和創業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也提高師生的創業素質。
(三)創業實踐活動應由學生自發轉向學校有組織的引導。學校應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發揮學院、系部、老師、同學們的熱情與創意。合理地利用資源,并且細化創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把創業實踐活動提到更高的層次。在這一方面,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導師+項目+團隊+基地+農戶”的農類學生創業途徑就是一個好的例子[3]。他們現在有38個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這種從實驗室到市場再到農戶的模式不僅有助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更有助于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也是農類大學生創業致富,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有力證明,更是農戶增收的好辦法。
(四)將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一是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意識,加強創造能力的培養。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教育,發揮出學生的創造能力。盡可能地增加專業課程的時代感和實效性,使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增加專業教學的創新性與靈活性,也為與創業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做好準備。二是創業實踐活動不能脫離專業教育。現在開設的創業教育的課程或者實踐活動大多數只是單純地針對創業而言。但是就目前我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形式,很多學生在學習創業教育的課程的同時還在學習著自己的專業課。不能將二者分離開來,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依托專業優勢,使學生在自己本專業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創業,這樣有利于彌補學生所掌握的匱乏的社會資源和在創業時所面臨的盲點。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學生有自己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有利于達到創業活動成功率的最大化。例如在溫州大學的創業實踐園中有一個叫“銥”的公司,就是學習美術設計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開辦的一家服裝公司,在公司創辦的兩年期間效益還很不錯。
(五)校企合作,提供創業實踐基地。創業實踐活動應該走出去,實現校企合作,由校外企業為學生提供平臺。在發展校內活動的同時兼顧著校內校外合作發展。由學校向企業征得項目再以競標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或者學校提供場地和人才,企業提供設備、資金、技術人才等帶領學生共同研發,共享創業成果。這種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文化優勢、科技優勢和企業的服務能力。并且樹立學生創業的自信心,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義烏職業技術學院的“公司30%,老師40%,學生30%”的校企結合模式。學生、老師、企業都參與到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還有溫州大學創業學院剛剛成立的“紅蜻蜓店長經理成長班”,在共同學習后,優秀的學員會直接到紅蜻蜓工作,也是一個校企合作的好例子。
[1]桑大偉,謝富紀.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4).
[2]衛中玲,歐陽琰.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5).
[3]謝志遠.大學生創業教育如何轉型升級[N].中國教育報,2010-11-01.
G64
A
1008-4681(2011)03-0133-02
2011-02-22
任雪(1988-),女,吉林白山人,溫州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部碩士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校:譚緯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