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博
(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一直在探求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在日常的教學中,幾乎所有的課型,如漢語課、口語課、聽力課、閱讀課、寫作課、話題交際課等,都涉及一個教學環節,而且這個教學環節出現的頻率最大,那就是教師的提問。通過細致的教學研究可以發現,每個教師上課提問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提問方式,帶來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方式千差萬別,但通過本文對一些有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進行的調研可以發現,很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并沒有很明確地意識到提問的方式對于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這兩個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在意識到這一點后,又在困擾于用怎樣的提問方式提高留學生漢語水平是最有效的。因此,本文對一些至少從事三年對外漢語教學的有經驗的教師進行了調研,對教師上課提問的方式進行了研究,旨在為教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通過調查問卷、采訪、進入課堂實踐的形式,以20位從事三年以上對外漢語教學的有經驗的教師為調研對象,分別對他們教授的漢語課、口語課、聽力課、閱讀課進行了考察,總結出了他們上課時所采用的提問方式有以下幾種:從提問的對象這一角度可分為整體提問和個別提問。整體提問是指教師面對全班同學提出一個問題,不需要個別同學來回答,而是需要大家的一個整體回答;個別提問是指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需要個別同學來回答,而不是大家一起回答。從提問的方式可分為直接性提問、間接性提問、選擇性提問、引導性提問、公平性提問。直接性提問是指教師直接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選擇性提問是指教師利用選擇問句,給學生提供一些選項對學生進行提問;間接性提問是指教師利用一個語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回答;引導性提問是指在語境中通過引導讓學生來回答;公平性提問是運用一些教學小游戲,讓學生有公平的機會進行回答。
從提問的角度來看,根據我們的調研,大部分的教師在上課時對整體提問、個別提問這兩種提問方式運用的比例是:整體提問占80%,個別提問占20%。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會馬上發現,這樣的比例不是很恰當。整體提問占的比例越多,對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影響越大。首先,整體提問多使得學生上課能夠讓教師糾正自己錯誤的機會很少。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可能不會,或者還沒有思考好,但此時教師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提問,積極的學生馬上能夠說出答案,不積極的學生會選擇不說或者人云亦云,這樣好像學生都明白了,其實有可能還有一些學生是不明白的,他們的錯誤沒有及時地得到老師的糾正,使得班級的兩級分化現象很明顯。而且,這樣的提問方式用多了,不積極發言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他們的漢語水平就會提高得很慢。其次,整體提問運用得越多,學生能夠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也就越少。人有這樣一種心理——大多數人都認可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就是這種心理,使得很多學生雖然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擔心自己說的答案不對,因而也和大部分同學說一樣的答案,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了。語言的學習、語言的提高都需要自己積極地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即使不對,也可以從錯誤中得到提高。但少了這一過程,對于語言學習是有一定影響的。再次,整體提問的比重占得越多,學生思考的時間也會相對減少。有這樣一個針對學生的思考時間與學習的效果之間的關系進行的教學調查,結論是——學生的思考時間很重要,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思考時間。通過我們的調研,整體提問大大地縮短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很多學生還在思考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說出了答案,這樣,正在思考的學生也停止了思考。思考時間縮短,對于學生理解問題以及總結出自己不會的東西是有很大影響的。因此,通過本文的調查研究,整體提問與個別提問的比例最好為50%∶50%。這樣一個均衡的比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漢語的程度,以及學生對于學習漢語的疑點和難點的掌握,進而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同時,對于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多選擇整體提問的方式,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以及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教師應多采用個別提問的方式。當然,個別提問也不能用多,因為個別提問過多,不但會影響教學進度,同時還會使學生有很大的壓力,使課堂氣氛很緊張。
從提問方式來看,直接性提問、間接性提問、選擇性提問、引導性提問、公平性提問的提問方式是被調研的教師常用的提問方式。通過調查問卷得知,教師使用這些提問方式的頻率從高到低的順序為:直接性提問、選擇性提問、間接性提問、引導性提問、公平性提問。在所有的這些提問方式中,最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提問方式是引導性提問。這種提問方式不會讓學生有心理壓力,同時能夠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思考余地,問題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學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漢語知識進行回答,同時,在回答中也會發現自己的一些知識漏洞,這樣的提問對于培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很重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最讓學生有壓力的提問方式竟然是直接提問。這是教師每天運用得最多的提問方式。這一提問方式很單一,也很簡單,教師只要直接把想要問的問題說出來就可以。從這一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還是希望通過一些教學技巧,能夠轉變一下提問方式,對于被提問的緊張感也會降低。通過調查還可以看出,公平性提問很重要。留學生的班級一般人數不多,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每堂課能夠得到機會鍛煉。因此,公平提問給每個學生均等的機會,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以上這些提問中,選擇性提問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據調查,學生認為選擇性提問最簡單。因此,教師多安排一些這樣的提問,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很高,學習漢語的自信心也會增強。既然提問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很重要,那么,教師就應該合理地運用這些提問方式。一般來說,難一些的問題盡量選擇選擇性提問、間接性提問;有意思的問題選擇引導性提問;一般的問題,可以選擇直接性提問和公平性提問。
總之,提問作為最常見、出現頻率最高的教學環節,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從何種角度提問、選擇什么樣的提問方式對于課堂效果以及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至關重要。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提問方式,要把問題的難度、問題的廣度、問題的深度以及學生的漢語水平這些因素很好地進行協調,這樣才能夠使所提問題的難度、所提問題的方式適應學生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本文希望通過對課堂提問這一教學環節的研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1]江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1).
[2]徐子亮.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1999(4).
[3]卜佳暉.漢語教師課堂語言輸入特點分析[D].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4]王韞佳.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漢語學習,2003(2).
[5]楊翼.高級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的關系[J].世界漢語教學,2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