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劉 佳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
“西方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它不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現代經濟學理論,而且提供了一種經濟學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技巧。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對現實生活中經濟現象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斷力,而且可為學習其他專業經濟學理論課打下堅實基礎。然而,目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原理,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經濟學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依據“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進行初步的探討。
普通高校學生特別是地方農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較重點院校學生差,而“西方經濟學”揭示了社會大生產條件下的各種經濟規律,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盡管農業院校學生能夠理解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但由于其高度抽象的內容和嚴謹的推理過程,很多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甚至有學生感覺西方經濟學是“屠龍術”,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以下誤區。
1.重理論,輕思維,使學生感覺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主要運用實證分析法,以幾何圖形和數學證明為輔助工具,在一定的前提假設條件下來推導基本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只是介紹一些概念、理論、模型,而不是將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呈現給學生,這令數理基礎薄弱的學生感覺很難聽懂。“經濟學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對于農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經濟學并不是一定要掌握那些深奧的理論或者構建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要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解釋世界。
2.重結論,輕假設。假設是一種抽象方式,是從現實到理論、再從理論解釋現實的前提條件,離開對假設條件的描述和理解,既無法深刻理解經濟理論本身的深刻含義,也無法再將經濟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目前,許多西方經濟學教材沒有將經濟學理論的前提假設明確說明,甚至許多隱含條件在教材中也未被提及,加之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忽視對前提假設的講解和說明,因此容易使學生覺得經濟學理論憑空而來,與現實生活差距太遠。因此,教師在講授某一理論之前,一定要將假設條件和隱含條件羅列清楚。
3.重講授,輕互動。西方經濟學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習慣于“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方式。這種忽視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法,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1.注重講授好導論和每次課的導語。經濟學一般在學生上大一時開設,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校學習方法;同時,學生普遍缺乏經濟學必要的背景知識。因此,講授好課程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尤為重要。導論可以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的來龍去脈,理解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的。教師應在每次課前凝練一些導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了解為什么課程會如此展開。
2.注重強調課程框架,突出各章節的邏輯關系。西方經濟學有著嚴謹的邏輯框架。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突出西方經濟學各章節的邏輯關系,闡明每個經濟學原理的前提假設,不僅讓學生知道經濟理論是什么,更要讓學生清楚經濟理論為什么是這樣的,以及要滿足怎樣的前提條件。
3.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經濟學的理論、實踐在不斷發生變化,學生了解當今經濟發展的一些前沿問題是必需的。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往往是在學習的收獲中不斷培養起來的。教師可以針對課程內容向學生推薦一些經濟報刊雜志、經濟權威網站,以拓展其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4.合理運用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經濟學案例教學方式可以靈活機動,既可以在學習一個新的理論后就引進案例分析,使理論與案例相互印證,增強學生對課程重點和難點的理解掌握;也可以在系統學習幾個理論后,采用綜合性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如學習了宏觀經濟學中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后,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總之,合理運用各類典型案例,可加強學生對經濟理論的切身理解和體會,既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也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
5.采用多媒體和文字教學并用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能變枯燥的敘述為生動形象的講解,還可以通過精美的畫面傳播文化背景。多媒體課件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有很多問題是需要作圖以及公式來說明的,在課堂上現場作圖往往要耽誤很多時間,而多媒體課件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節約了時間,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傳統的黑板上的文字講解同樣重要,二者并用效果會更好。
6.注重“教、學”互動。課堂上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討論分析,師生各抒己見,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表述問題、邏輯思辨的能力。討論式教學互動能有效把學生組織起來,特別是在授課過程中穿插運用小討論,既可以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又兼有調節教學節奏、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1]韓紅蓮,張紅程.提高西方經濟學教學效果的體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6):51-52.
[2]林素鋼.非經濟類專業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建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6):64-66.
[3]溫曉慧.關于經濟學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教文匯,2007(4):43-44.
[4]付泳,林軍.對西方經濟學本土化案例教學的思考[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