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 王 琴
基于工學結合的“2+1+2+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李建輝 王 琴
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以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為例,采用“一分析、雙調研、多反饋”的方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工學結合為指導思想構建“2+1+2+1”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崗位工作項目為主導,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了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項目化課程體系。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體現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課程體系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考核與評價
2006年我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國家高職首批28所示范性院校之一,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作為重點建設專業(群),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采用“一分析、雙調研、多反饋”的方法,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構建了工學結合的“2+1+2+1”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體現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課程體系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首先是分析過程:通過專業分析,根據歷屆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就業與社會需求分析,確定專業服務面向和就業部門。其次是調研過程:通過對相關企業和歷屆畢業生開展專業調研,調研企業對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崗位技能的要求,初步確定專業就業崗位和業務范圍。然后是反饋過程:通過召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聽取企業專家和一線技術能手的意見;聽取頂崗實習學生和畢業生的意見;聽取下企業鍛煉教師的意見等多渠道信息反饋。最后是歸納總結過程:在分析、調研、反饋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定位、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如圖 1)
(一)專業定位
根據廣泛的專業調研和近年來的就業分析,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與河南省中緯測繪規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地圖院、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同研究確定專業定位。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于國土資源局、城市建設規劃局、房產局、測繪局等的地圖制圖中心及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數字制圖及地理信息公司等單位;畢業生主要從事GIS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建庫、普通地圖編制、專題地圖編制等崗位工作。

(二)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專業定位,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下: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追求完美的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緊緊圍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面向國土資源、城市規劃、房產、測繪、交通、旅游、農業等行業生產第一線,培養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并能夠從事GIS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建庫、普通地圖編制、專題地圖編制等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服務提供可靠地理信息的高技能人才。本專業嚴格推行“兩證換一證”制度,學生在畢業前至少應獲取地圖制圖員、全國信息化工程師——GIS應用水平證書中的1種對就業有實際幫助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中級)以外,還必須獲得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精湛技能證書,學生畢業時才能取得學歷證書。
隨著行業、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行業的準入制度要求應聘者需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是應聘者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的的體現。因此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緊緊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這一主線開展專業建設工作,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養成為目標,為使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人才培養既達到就業崗位職業要求,又具有可持續職業發展潛力,構建了工學結合的“2+1+2+1”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采用“2+1+2+1”的教學進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第1、2學期講授地圖制圖相關的課程,并通過相應實訓,使學生具備地圖制圖的能力,第3學期安排第一輪頂崗,該輪頂崗培養學生的地圖制圖能力,與第1、2學期的教學形成1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第4、5學期講授GIS應用相關的課程,并通過相應實訓,使學生具備GIS應用的能力,第6學期安排第二輪頂崗,該輪頂崗培養學生的GIS應用能力,與第4、5學期的教學形成1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以上兩個教學過程既相互獨立、又相
互聯系。(如圖2)

(二)教學模式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工作性”決定了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傳統教學模式強調教與學,在保留傳統教學模式優點的基礎上,突出高職教育特點,更注重學生的練和做。專業核心技能的項目課程采用“教、學、練、做一體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針對專業技能培養設置的實習實訓教學采用“實習、生產一體化”的生產性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1.“教、學、練、做一體化”項目課程教學模式。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在項目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構建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練、做一體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使教師的講、學生的學、練、做融合為一體,貫穿于整個項目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并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具體實施中,將實訓教室與授課教室合為一體;將講課內容與實踐內容合為一體;采用“邊教邊學、邊學邊練、邊練邊做”的方式開展教學,保證了“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反復的教、學、練,最終讓學生自主完成測繪項目成果。
2.“實習、生產一體化”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根據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其實習實訓教學應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將學校的實習教學與企業的生產項目有機結合,與合作企業共同實施“實習、生產一體化”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結合測圖、制圖等生產項目,由專任教師負責現場指導,企業兼職教師負責質量檢查,學生自主完成生產任務,達到校企雙贏、學生受益的效果。具體實施中,要求實習項目一定是實際生產任務;生產任務一定由學生為主體完成;學校、企業指導教師一定要全程參與生產過程;學校、企業、學生一定要簽訂三方協議。
(一)課程設置思想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從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調查入手,根據畢業生的服務面向、就業部門、就業崗位(群),通過專業調研和邀請企業專家、技術能手參與等方式,共同確定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的工作崗位、業務范圍和工作領域,分析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任務和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描述專業培養目標,在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的前提下,依據職業核心能力、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拓展能力(職業發展潛力)的培養要求,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為使畢業生既達到就業崗位職業要求,又具有可持續職業發展潛力,根據本專業的工作領域和崗位技能要求,將課程構建為“A、B、C、D”四個教學模塊,即:A—職業核心能力課程 (公共課程)、B—專業基本技能課程、C—專業核心技能課程、D—職業拓展課程。A模塊主要體現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必備的公共能力與素質要求;B和C模塊主要體現本專業學生在就業崗位上必備的專業應用能力要求;D模塊主要體現本專業學生在職業拓展方面的能力要求。
(二)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設計
從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調查入手,根據畢業生的服務面向、就業部門、就業崗位(群),通過專業調研和邀請企業專家、技術能手參與等方式,共同確定專業的工作崗位、業務范圍和工作領域,分析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任務和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兩個系統設計”的課程體系,“兩個系統”即“系統的基礎知識培養課程”和 “系統的動手能力培養課程”,兩個系統互為依托、相互融合。(如圖3)
圖3 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設計
(一)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考核與評價
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考核與評價,引入國家職業核心能力測評標準,注重“與人交流、與人溝通、信息處理、自我學習、解決問題、數字應用”等職業核心的培養。考核與評價包括課程考核和職業核心能力測評認證兩部分。課程考核從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進行;對職業核心能力的測評認證,一是組織學生參加國家舉辦的等級認證考試,二是由學院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核心能力測評標準,組織學生進行測評,考核成績計入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精湛技能證書。
(二)專業基本技能和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考核與評價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的專業基本技能和專業核心技能課程,主要承擔本專業測繪成圖、地圖制圖和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能力培養,該類課程考核從課程考核和職業技能認證兩個方面進行考核,課程整體成績由課程考核成績和職業技能認證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課程考核成績占課程整體成績的60%,職業技能認證成績占課程整體成績的40%。(如圖4)
1.課程考核。按學習項目分別進行考核,課程考核成績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積,期末不再安排課程的集中考核。課程考核從知識 (40%)、技能(40%)、態度(20%)三個方面進行考核。 (1)知識考核:依據教學進程,以課程的學習項目為單位進行考核??己朔绞讲捎霉P試或機試。知識考核的要點重在知識的應用。(2)技能考核: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課程的技能訓練項目逐一進行考核。主要從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角色勝任能力、成果質量等幾個方面考核學生的技能水平。(3)態度考核:主要從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和安全防護意識等方面考核。
2.職業技能認證。課程考核結束后參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安排訓練與考核??己朔譃橹R考核與技能操作考核。知識考核重在考核知識的應用和相關的操作規程,采用計算機模擬或筆試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現場實際操作方式。知識考核與技能操作考核均實行百分制。對通過考核者,在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精湛技能證書中登記。成績分級為:(1)精湛——理論、實操均在85分以上,總成績在90分以上;(2)合格——理論、實操均在60分以上;(3)不合格——理論、實操有一項或全部在60分以下。

(三)實訓考核與評價
本專業單列的實訓共計11項,其中4項按職業技能證書進行考核,其余項的實訓考核按企業要求和行業標準進行組織??己说膬热莅ㄖR、技能和態度,其中知識考核占30%、技能考核占50%、工作態度占20%,最終成績按權重累加,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實操兩種。
(四)精湛技能考核與評價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的精湛技能共有三項,分別為數字地形圖測繪、地圖制圖和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在相應課程學習及實訓完成后,參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進行考核,考核成績為精湛或合格者,成績記入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精湛技能證書中??己顺煽儾缓细裾撸暾埾麓卫^續考核,直至合格為止。
(五)頂崗實習考核與評價
頂崗實習是讓學生到企業參與生產單位的生產項目,從中學習和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頂崗實習必須遵循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三方的積極性。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企業必須指定專人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訓,學校專業教師應經常與企業指導老師聯系與溝通,強化對學生的指導和培訓,使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真正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快速提高畢業生走向社會、進入企業的適應能力。
考核與評價采用企業指導教師考核與學校專業教師考核相結合,并以企業指導教師考核為主的考核與評價原則(企業考核占60%,學校專業教師考核占40%)。企業指導教師考核的內容為: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日常表現(出勤率、工作態度和協作精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果質量的高低。其中日常表現占20%、知識技能占40%、成果質量占40%。企業指導教師對頂崗實習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可采用附表的格式。學校專業教師的考核內容為:頂崗實習上交的成果資料、知識技能答辯成績,兩項內容各占50%。
[1]薄志霞,呂江毅.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1-4-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8).
[2]賴華清,楊桂府.高職模具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J].西部探礦工程,2010(21).
[3]劉桂蘭.高職院?!叭灰惑w”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
責任編輯 殷新紅
中央財政支持國家示范建設專業項目《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編號:0614020508),主持人:王琴。
G712
B
1001-7518(2011)06-0015-04
李建輝(1980-),男,陜西岐山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王琴(1967-),女,浙江嵊州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