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生瑞
[摘要]一大到三大“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探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黨的領導”層面講,主要表現在理論上對列寧“殖民地理論”的適時選擇,實踐上開展各種運動,傳媒上形成了以黨刊為主導,其他刊物為輔助的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格局。從“統一戰線”層面講,主要表現在對統一戰線理論的逐步認識,以國民黨改組為中心的實踐活動和運用傳媒對國民黨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反帝反封建規律
黨的一大綱領確立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指明了黨的最高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二大黨綱確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提出了黨在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反帝反封建,商討與國民黨實現合作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三大討論共產黨和國民黨如何合作的問題,從而為正式實現國共統一戰線和圍繞反帝反封建這個大革命中心而努力。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講到“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1]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兩大法寶—“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對探索反帝反封建規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黨的領導”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探索
從黨的領導方面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作為主要推動者,主要從理論、實踐和傳媒三個方面推動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歷史進程。
1、從理論層面上講,中國共產黨人從一大到三大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列寧的“殖民地理論”采取了適時的選擇過程。
列寧在共產國際上提交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對黨的一大并未造成一定的影響。直到中共二大時,列寧的“殖民地理論”—即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的科學論斷,這對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最低綱領起了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在黨的三大正式圍繞反帝反封建這個革命的中心任務提出了黨內合作的建議。因此在黨的一大到三大中國共產黨對殖民地理論的選擇和確定體現了黨的領導對反帝反封建的規律在逐步的探索。
2、從實踐層面上講,在黨的領導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此起彼伏,推進了反帝反封建的進程。
黨的二大后,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其中以香港海員罷工和京漢鐵路大罷工為主要標志。在農民運動中,主要代表有浙江蕭山衙前村和廣東海陸豐的農民運動,而且農民自發組織了各種農會,如湖南的農運組織—岳北農工會。在青年運動中,中國共產黨恢復了已停止活動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國內建團的同時,留法、比、德勤工儉學群體將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定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在婦女運動中,中國共產黨從辦女工夜校和女工俱樂部,推動了女工運動的發展。這時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還成立了非基督教學生聯盟。[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運動促進了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探索。
3、從傳媒層面看,傳媒形成以黨刊為主導,其他社會團體刊物為輔助的宣傳格局。
在革命運動過程中,各種刊物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新青年》、《向導》等黨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先驅》,上海《民國日報》以副刊的形式創辦的《婦女評論》,出版了半月刊《婦女聲》,廣州創辦了《勞動與婦女》,天津創辦了《女星》刊物。[2]這些刊物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并將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的結合中發揮了播種機和宣傳隊的作用。這些黨和社團刊物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認識和探索是積極的。
二、“統一戰線”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探索
從統一戰線方面講,中國共產黨根據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即帝國主義支持下的軍閥混戰,提出了必須聯合其他階級的力量來實現反帝反封建的勝利,從而促成了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實踐和傳媒三個方面推動了反帝反封建的進程。
1、首先從統一戰線的理論上看,一大到三大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認識逐步加深,對反帝反封建的推進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一大確立了以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初步認識。中共二大中共產黨人認識到最低綱領關于反帝反封建的實現的困境,提出了同國民黨實現黨外聯合的民主革命綱領。三大時期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認為“即使無產階級現在不能取得政權, 我們也應該聯合其他階級打倒共同的敵人, 加強自己, 使我們能夠領導以后的斗爭, 推翻那個將要奪得政權的階級,它不僅涉及聯合戰線思想, 而且涉及中國革命的兩個階段論”[3]。馬林和陳獨秀一致認為國民黨和資產階級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主張把一切力量匯合起來實現國民革命。 從中共一大到三大關于統一戰線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經歷了從不合作到黨外合作再到黨內合作,從依靠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力量,到聯合包括國民黨和大資產階級各個革命階級,做到了統一戰線的具體運用。所以中共三大“摒棄了中共二大與民主派的聯合只是暫時性的觀點,黨內主要思想已經認識到當時的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應與資產階級聯合”,“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當時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又有了新的認識”。[4]從統一戰線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是符合反帝反封建的規律的。
2、其次從實踐上來說,圍繞對國民黨的改組工作而進行的統一戰線,實質性地推進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進程。
從共產黨方面來說,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等首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絕大多數共產黨員也以個人名義也逐步加入了國民黨。從國民黨方面來說,孫中山邀請蘇聯代表鮑羅廷進行國民黨的改組工作,并且任命廖仲愷、李大釗為國民黨改組委員。各地共產黨人都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在歐洲的旅歐國民黨中,執行部內大部分重要部門由中國共產黨人擔任領導職務。為了更好地貫徹和理解國共黨內合作的重要性,國民黨一大從政治上確定了“新三民主義”,這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在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從而促成了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的制定。從統一戰線的改組實踐看,它的實踐進程和效果是符和反帝反封建規律的。
3、最后從傳媒上來說,中共早期領導人通過各種刊物對國民黨脫離統一戰線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提議。
陳獨秀、蔡和森等一批共產黨人多次在《向導》、《中國青年》等報刊上發表文章,對國民黨提出許多中肯和有價值的建議[2],促使國民黨徹底改變依靠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封建軍閥和脫離群眾的傾向,使國民黨認識到只有國共合作才能使反帝反封建任務的最終實現。
三、總結
“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對探索反帝反封建規律是積極的,對于探索反帝反封建道路中遇到的局限性我們應該正視它,這對于總結“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經驗和教訓具有重要的意義。從“黨的領導”方面來說,中國共產黨人應善于從理論、實踐和各種傳媒等方面做到對反帝反封建規律的把握,從統一戰線方面來說,通過理論、實踐和各種傳媒等方面確保“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的開展實施,要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堅定理念,處理好“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之間的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發揮“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在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作用,通過理論創新推動黨建科學化的思想認識水平,通過實踐創新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實際執政能力,通過傳媒創新引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吸引力和先進性。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參見120,121,123,124,125,143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共產國際、聯共(布) 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7:218
[4]肖莉:《中共“三大”歷史經驗與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