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吳春玲
人文+專業
——中職生課外閱讀新探
廣東 吳春玲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在閱讀中把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滲透進中職生的職業意識中,而又要讓學生愛讀、樂讀、好讀,體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呢?本文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探索了一條以專業為主線,貫穿經典名著的課外閱讀方法,以期形成專業帶人文,人文促專業的雙向良性互進的閱讀局面。
中職生;課外閱讀;專業讀物
閱讀是一個老話題,從戰國時代的荀子到近代的張之洞,許多學者名家都寫過《勸學篇》,希望青年學子們好好讀書。但人們發現,現在的中職生不愿花時間和精力閱讀紙質文本,他們的課外閱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惰性。語文教師該如何引導中職生多讀書、讀好書呢?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該與時俱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養市場經濟形勢下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語文素質,教師應當始終堅持職業教育要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的理念。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在閱讀中把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滲透進中職生的職業意識中,而又讓學生愛讀,樂讀,好讀呢?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筆者探索出一條以專業為主線,貫穿經典名著的課外閱讀方法,以期形成專業帶人文,人文促專業的雙向良性互進的閱讀局面。
中職學生不愛讀書,他們更多地追求休閑、娛樂、時尚,講究交際、排場,不少男生女生還常常三五成群地聊天、上網、游戲、談戀愛等,把大好的讀書時間在休閑中消磨殆盡,有的學生甚至連語文課本也不愿完整地讀下來;他們普遍愛關注社會時尚、娛樂新聞、八卦雜談等現實熱點問題,女生熱衷于看《伊周》、《瑞麗》、《可樂生活》、《都市心情》等時尚、娛樂類報刊;他們喜歡QQ聊天,短信交往,微博寫心情等新鮮時尚的交往方式,有的學生還愛看手機小說等,總的來說,大多數的中職生大部分時間花在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中,而對紙質載體的文本棄之不顧,經典文本課外閱讀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如果聽任學生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閱讀這類讀物,學生會熱衷于按時尚熱點來裝扮自己,那么單純的學生不再單純,而是會過早地社會化和成人化。
職業學校與九年義務制的小學、初中的教育培養目標不同,它職業特色鮮明,各中職學校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來組織管理學校、設置課程,現今有工科類、商務類、藝術類等門類眾多的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也廣泛,有金融財會、電子信息、機械工程、紡織服裝、工藝美術、汽車交通、土地房產等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重專業輕人文,他們自覺傾注較多時間學專業、練技能,語文教師可抓住學生重視專業的特點,拓展學生的專業科課外閱讀,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下面就以我所在的紡織服裝學校為例,摸索并總結出專業特色與人文學科相結合的課外閱讀的新路子。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學校的品牌專業是紡織服裝,要培養學生具有服裝文化意識的職業精神與素養,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各類服裝品牌的成長史,一些知名服裝設計師、模特的成名史,還有一些名牌服裝企業的企業文化等,甚至可從《詩經》、四大名著等傳統經典著作中擷取與服裝有關的章節介紹給學生,筆者制訂的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課外閱讀內容如下:

?
散文單元中擷取體現執著的敬業精神、崇高的職業道德及對美的藝術的追求為主題的作品,如《阿瑪尼的中國情結》彰顯阿瑪尼對服裝設計執著追求;呂燕,一名極丑極美的女性,展示她從“丑小鴨”成長為“白天鵝”的世界名模之路;《時尚走在時間前面》揭示流行與時尚、流行與經典等服裝理念;《生活的藝術》中讓人看到林語堂的詩樣人生、才情人生、與智慧人生,他的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將賦予學生美的藝術享受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詩歌單元選取的是既有專業特色又顯示人文美的與衣衫有關的唐宋格律詩;
雜文單元選取現代名家談及與服裝有關的作品,如《長袍心理學》,李敖嬉笑怒罵,亦莊亦諧,隨意揮筆即成一篇通過衣衫揭示國人心態及陋習的時文;
最有特色的是兩個專題。專題一選取名著中有關服飾描寫的片段,如《詩經·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這首詩通過服飾諷刺了剝削者吸血蟲般的腐朽生活;《詩經·東方未明》通過服裝的穿著發泄勞動人民的不滿之情;同樣《詩經·葛屨》也描寫了縫制衣服的女奴隸對統治者的痛恨之情;《詩經·緇衣》中則以愛情為題材,通過服飾的描寫,表現出愛的至真至情。而“四大名著”中服飾描寫的部分就更多了,李漁的《閑情偶記·衣衫》更是論述古代衣衫的一篇專論。
專題二以現代女作家張愛玲為主題。張愛玲衣著喜歡標新立異,“不僅追求時髦的流行服裝,還別出心裁,設計出處處能體現匠心的文化服裝……她自己設計服裝,表現出她驚世駭俗的勇氣”,張愛玲在她所處的時代就已經顯現出卓爾不群的審美趣味。她的《穿》、《更衣記》真是兩篇服飾專論,《更衣記》凝聚了她對近世服飾,特別是女子服飾“變更”的觀察和獨到見解。她筆下人物的服飾與形象結合完美,如《等》中的童太太,又如《心經》、《沉香屑:第二爐香》等經典作品中都有細致入微的服飾描寫,極好地體現了張愛玲的色彩觀、款式愛好和審美趣味,表現出她服飾的美學觀。
這兩個專題為以后學生開展座談討論作好了材料上的準備。
拓展部分中《服飾專用名詞集釋》是為學生在讀專業書中出現的一些常用生僻字作出注釋,如“舄(xì):古代一種復底鞋;帨(shuì):佩巾”等;《與衣飾有關的成語典故》介紹有:鄭人買履、布衣之交、冠冕堂皇、褒衣博帶、張袂成蔭、被褐懷玉、十二章紋、三寸金蓮等常用語詞;《世界服裝設計師簡介及語錄》介紹皮爾·卡丹(Pieer Cardin)、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等世界服裝大師的成名之路,他們的經典風格及經典語錄,此由老師整理一部分,意在引導學生于課外閱讀中歸納補充進來更多的內容,學生在收集整理中既獲得知識的豐富,又能得到思想上的提升。
實踐證明,向學生推薦經過精心選取體現專業內容的課外讀物,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被調動起來,它不但強化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科知識,而且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等專業綜合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F今,各類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門類眾多,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情況,編排制訂適合本校的品牌專業、強勢專業學生使用的課外閱讀讀物,盡可能與專業靠攏,開發出既有專業知識,又融會人文美感的課外讀物,有了這種具備職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學生學習起來就有了具體的文本依托,他們讀之有“物”了,加之老師在操作時及時給予指導,不會象以往那樣讓名著的閱讀流于形式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將大大提升。
[1]桑永海.中國學生為什么離名著越來越遠〔N〕.中華讀書報,2002.04.24.
[2]阿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蘇福忠.愛丁堡書香也瘋狂〔N〕.中華讀書報,2004.09.22.
[4]賀霞,馮建福.全民閱讀和圖書館服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