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
摘要:物理學科的特點和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都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從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師評價標準的改變、教師布置作業類型的改變、教師重視物理探索性實驗教學、學生自行培養對物理的興趣、學生自行搜集物理資料、學生自行開展物理研究課題等方面提出了培養探究能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物理教學;探究;能力
根據教育部頒發實施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性。在物理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科學素養和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影響下,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求學生深入地探究問題和尋找原因,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閱讀或操作獲得答案,從而對相應的物理現象進行解釋和說明。因此,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教師是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引導者
1.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物理課堂遵循著“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的模式,教師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而機械地講授知識,使學生淪落為接受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漸消失,最終導致學生厭惡或憎恨物理。《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實施對高中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新的理念指導設計教學。
教師應努力使物理課堂教學從封閉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開放的知識探索,而不是枯燥地機械地講授物理知識;教師應努力擺正“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重新進行定位;教師應嘗試使用情境教學法、合作交流法和多媒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探究物理現象;教師應努力對物理課程教學的成敗之處進行理智剖析和尋找癥結,而不是簡單地對待課堂教學;教師應利用網絡、電視、報紙、期刊等資源及時地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而不是裹足不前。新穎的教學模式告別了傳統的黑板、粉筆和教材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2.教師要改變評價標準
由于學生在個人經歷、知識基礎、興趣偏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應該是單一地用“對和錯”“會與不會”和“好與差”來評價學生。
根據高中物理新課改的要求,物理教師應從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學生思維狀態是否集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學生的精神狀體是否飽滿等方面來評價學生。新穎的評價標準使學生不再被“對和錯”“會與不會”和“好與差”而束縛,可以勇敢地去探索有趣的物理現象。
3.教師要改變作業類型
傳統的物理課堂下,物理作業數量眾多、內容枯燥且形式單一,物理教師總認為“做比不做好”“做得多總比做得少好”,而忽略了對作業的精心設計,導致學生長期疲憊地、痛苦地處于物理題海中,導致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厭惡。
物理教師可以嘗試改變傳統的作業類型,不僅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救出來,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通過水火箭等物理小制作讓學生親力親為地體驗制作的快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開展物理科普知識競賽可促使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細節的好習慣,可促使學生主動地探究生活中物理現象的奧秘;開展物理小發明活動,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發明光控延時燈和水龍頭發電機等物品,這樣可以突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布置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可以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從觀察或實驗中提取素材和歸納觀點的能力。
4.教師要開展探索性實驗教學
在傳統物理教學課堂上,高中物理教師對物理實驗的講解面面俱到,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師往往只是直觀地呈現物理實驗,而把物理實驗各個環節的設計和思考忽略了,這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缺乏探究精神和意識。
鑒于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弊端,教師要開展探索性實驗教學。在探索性實驗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擬定實驗課題、提供相應的實驗器材和提出實驗要求,學生的任務是根據物理教師的相關要求擬定實驗方案、制訂實驗的步驟、對實驗進行探究和對實驗作出分析、總結。例如高一物理力的分解就可以采用探究性實驗教學。首先,教師設計情境,在一個水平的托盤測力計上面固定一個木板,在木板上面再放一個物體,教師分別用豎直向上的力、水平的力和斜向上的力拉物體;其次,給學生擬定一個物理實驗課題——探究不同方向拉物體,物體未被拉動時,測力計上面的讀數有什么變化,并重點探究斜向上的力有什么效果;再次,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反復地體驗和探索測力計的讀數變化與拉力大小、方向之間的關系。最后,同學們經過個人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對力的分解實驗課題做出分析,得到結論。
在探索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學生對實驗課題進行猜想、設計、驗證和評估,使自身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使自身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使自身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非知識的接收器。
二、學生是自身探究能力培養的實踐者
1.學生要自行培養對物理的探究興趣
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振寧認為:“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那么有興趣學習物理的學生常常會積極主動地鉆研物理,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候內因起著決定作用,所以說與其讓物理教師嘗試運用各種途徑或方法極力地調動學生去探究物理,還不如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或自身經歷對物理現象進行探究。如果一個人從心底涌起對物理現象探究的興趣,他就會克服種種困難,就會廢寢忘食地去探究,為學習物理提供了持久的動力。
2.學生要自行搜集物理資料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自行查找物理資料的能力,他們可以借助多種途徑搜集物理資料,這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相關的物理現象。
讀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給予學生知識和智慧,增加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物理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學生可以在圖書館里面借閱自己喜歡的物理書籍。閱讀物理課外書籍促使學生對更多的物理現象產生探究的精神,拓寬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深度和寬度。
計算機網絡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人類的信息化革命,學生不出家門就可以了解到物理科學領域內重要的信息和資訊。因此學生可以通過網頁瀏覽、課件下載、論壇交流以及電子郵件等方式,獲得如何有效地學習物理的方法、如何與物理學習論壇的朋友們探討問題和物理教材教輔資源等資料,從而弄清困擾自己的物理現象或難題,促進自己對某些物理現象進一步地探究。
3.學生要自行開展物理研究課題活動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存在著忽略學生興趣,知識傳授注重理論和評價,注重結果等種種弊端,無法實現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而開展物理研究課題活動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些不足,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探究思維,督促學生動手去做和動腦去想。
物理課題研究是學生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經歷和興趣出發選擇與物理相關的研究課題。新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要求高中生不僅要掌握物理課本知識,而且還需要培養物理素養和能力。結合物理教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節能燈的節能探究、自行車中的物理原理探究、電子驅蚊器原理及制作探究、家電發展史等課題活動。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物理教師在物理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等方面都強于學生,所以物理教師在培養探究能力方面可以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可以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但是學生不是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機器,如果教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那么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效率甚低,那么教師再多地講授也是無效的。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物理的奧秘。鑒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說,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要依賴于引導者教師和實踐者學生的雙重努力。
參考文獻:
[1]霍金萍,查爾明.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