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萍
摘要:做一個有激情的老師,讓幽默點綴生物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創設情境,引起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彰顯精彩;引入探究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整個課堂激情飛揚。
關鍵詞:生物課堂;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
生物學科的教學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顯得過于沉悶,而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方法,會增加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一、做一個有激情的老師
有激情的老師才會有激情的學生,才能使課堂激情飛揚。如果一個老師,語言平淡無奇,學生就很難長時間保持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這時的課堂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難以激活,這樣的課堂教學絕對無實效。
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如講免疫時,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城,皮膚類似于城墻,是第一道防線,消化道、呼吸道就像城門,雖然對外開放,卻還有士兵把守,粘膜就是士兵。把壞人擋在城外,抗原就是壞蛋。即使壞蛋進了城,也有隨時被巡邏兵(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抓住的危險,他們可不管是小偷、特務還是強盜,只認外來者(異物),這是第二道防線。如果還有漏網之魚,就要由專門的警察(淋巴細胞)來處理,一定要審問清楚,再作決定(特異性),在大街上游蕩的壞人,由一般警察(效應B產生的抗體)來對付,如果壞人流竄進了民宅(細胞),就要由環保警察(效應T細胞)出面破壞房子,把壞人趕出來,再讓一般警察(效應B產生的抗體)來對付。
二、創設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這些情境要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要能夠讓學生感覺到,利用某些生物知識是可以解答實際問題的。有些知識是可以在談話中向學生傳授的。如上課時教師拿出一包瓜子問:“如果你連續嗑咸瓜子,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學生答:“口干,細胞失水。”“用糖拌番茄,盤子里的水也會多起來,多出的水從哪里來?”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從中歸納出在高濃度溶液中細胞失水、在低濃度溶液中細胞吸水的原理。并根據這個原理,讓學生分析:一次性施肥過多為什么會造成莊稼的“燒苗”現象?這樣,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不僅使學生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利用多媒體,彰顯精彩
多媒體不僅形象直觀,傳遞快捷,而且能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能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中生物知識有很多概念性強,用語言文字很難準確表達出信息。怎樣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把豐富的理論知識展示給學生,用多媒體教學顯得事半功倍。如在講授“神經調節”一節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充分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它破解了抽象的知識難點,提供了形象化的圖像語言。
四、引入探究式教學
高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能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進行探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生物體大都是由許多體積很小的細胞組成的,而且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細胞分裂或者不再繼續生長呢?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易于形成創新精神,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春光燦爛,精彩紛呈。我堅信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會讓學生學得更快、更輕松,我們也會更快樂、更欣慰。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