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樹立和培養中職學生對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終目的,為提高中職學生健康的人格、身體素質、職業能力,為全面促進中職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服務。
關鍵詞:中職學生;體育教學;興趣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2003年頒布新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把知識的學習、技術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的培養、心理需求的滿足、情感的體驗、體育能力和鍛煉習慣的養成以及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社會人文素質的培養,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應該深刻的領悟其內涵,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運用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特別是部分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才是當前體育教學的當務之急。通過體育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教學評價效果的靈活性,發揮學生在體育課中的自主性,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本人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幾年的體育教學方面有一些感觸,希望與各位同仁探討和共勉。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而體育興趣是指對體育運動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態度和情緒。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
一、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的原因分析
中職學校學生在中學階段已學習過田徑、投擲、球類等項目的學習,對中職學校現行教學大綱開設的體育項目沒有太大的興趣,再加上進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現為發展的不平衡和不穩定,骨骼肌肉發育快,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都有較大發展,神經興奮過程占優勢,反應快、易激動,易出現疲勞,動作協調能力暫時下降、動作遲緩等。在心理方面,則表現為:(1)由于新陳代謝旺盛、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充滿朝氣,喜歡通過體育運動競賽來表現自己。(2)由于身體發育不均衡,加之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較差,所以導致動作不協調、不靈活,而且出現畏難;懶動、怕別人嘲笑、對疲勞的耐受力差,鍛煉積極性不高。難以完成簡單的內容,長此以往,逐漸失去對上體育課以及體育運動的興趣。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眾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體育教學的方法呆板、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無味;教學設備差,人多場地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不夠等,眾多因素造成了學生厭學的情緒,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培養而形成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文明的儀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講解,準確、優美的示范,嚴謹、合理的教學手段等,都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學過程是對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教育的過程。教材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能力等特點。教師要認真備好每次課,合理掌握學習進度、難度,并適當控制好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依據教學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運用一定的教法手段組織教學,誘導學生逐步找到良好的“感覺”,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家長不了解體育運動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的益處和影響到底有多大。體育意識淡薄,一般來說,父母在體育這方面比較愛好的,孩子也比較喜歡體育,反之亦然。所以我覺得,家長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很大,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社會學認為,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行為規范、人生目標、價值觀念乃至人格本質等,都可以在家庭環境中得以形成。多數不喜歡體育活動的學生家長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不高,不擅長體育,以往沒有運動經歷,對于子女是否參與體育活動不夠關心。家長的這一現狀會對子女的體育活動參與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改善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的對策
1.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體育課上,學生直接接觸的對象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教師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的內容有著直接的影響。學一個新的內容,老師先要吃透教材,學會動作要領,要學生掌握的動作,老師首先要會做,老師做好了,講對了,學生才會有興趣跟你學。如果你自己都不會,怎么教學生,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另外,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講解以及準確、輕松、熟練、優美的動作示范,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逐步形成的,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也是慢慢被激發起來的。因此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明確上體育課目的,端正上體育課的態度。
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性
體育課教學是生動活潑、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動,在新課程中要求教師要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遵循這一理念,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集體教學、分級教學、循環教學、分組教學等,以及在體育課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模仿性學習等,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及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可根據學生爭勝心強的特點,采取比賽性、游戲性的教學手段。如在短跑練習時,多采用分小組進行比賽的迎面接力跑,少采用直線跑,糾正動作跑等。在起跑姿勢練習時,采用不同形式的起跑預備姿勢的追逐游戲(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如在投擲和跳躍練習時,結合學生自身安排一些情景式教學以及勞動生產與環境的啟發式教學,又如在球類練習時,可采取變換場地規格和改變裁判規則,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努力完成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內容。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反應能力,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大大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
3.體育教學評價制度的靈活性
尤其是體育課的考試,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仍是采用應試教育,還有應用考試。其實,巧妙地運用考試,也會對技術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球類項目時,很多學生都以不會投、不會墊、不會踢等等為借口,從而沒有心思和興趣去主動的學習練習,積極性自然就下降。這時我要求進行考試,考試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數學生稍加練習就能達到,這樣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刻苦地進行練習,考試時很多同學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得個滿分”,積極性一下子又被激發出來。
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評價應從“結果”走向“過程”,從“身體”走向“心靈”。(1)體育的成績由于受很多因素影響,身體素質與教學成果之間有時聯系不大,用身體素質評價會使學生在某些時間喪失努力的程度。(2)體育成績由于包含了許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不宜進行特別精確性的評價,體育仍應采用比較概括、模糊性的評價方式。(3)體育評價著眼于能讓學生參與,以熱愛體育為目的,以鼓勵式的體育評價為主。(4)與“玩”有密切關系的體育課有些時候是不需評價來誘發動機的,這與(下轉第92版)(上接第91版)其他學科有很大區別。以往的體育課學習評價內容突出表現為過分注重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價,而改革后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和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綜上所述,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這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都是行之有效的。要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及興趣,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就要積極調動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協調好客體對主體有利方面的影響,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楊忠.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張力為.運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寶春.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學評價問題上的目標導向[J].中國學校體育.
[4]張貴平.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評價及對策問題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
[5]蔡建波.對體育課興趣培養的認識與思考.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