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紅 王晴
[摘要] 應用文寫作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課程, 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但學生們普遍反映枯燥、 難學, 不容易掌握, 對它沒有多高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從提高認識程度、加大寫作能力培養、改變教學模式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 應用文寫作; 寫作能力;實踐教學
[Abstract] Application writing is closely linked to our daily life. It s very useful and practical.But students always think it is baldness, difficult and hard to learn. So they are not interest in it.This paper will rais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increase writing skills training, to change the mode of teaching in three areas to explore.
[Key words] application writing; Writing ability;Practice teaching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及高職院校自身定位的需要, 技能性、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往往受到學生和應聘單位的青睞, 應用文寫作就屬于這一類的課程。它實用性強, 使用率高, 是社會急需的人才技能。各高等院校以及社會各行業對應用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原因, 一是社會生活離不開應用性的寫作行為, 二是就掌握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普遍性而言,現有狀況還不能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 筆者發現學生們對這一課程的反應平平, 認為它枯燥、難學又不容易掌握。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對這種情況進行改革:
一、 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應用文寫作”是目前高職院校、成人高等院校面向全校學生所開設的一門應用性和技能性的公共基礎課。但很多人認為只有文秘專業的學生才有必要學習這門課程, 因此從一開始就對應用文寫作課產生輕視, 甚至抵觸的情緒。加上應用文寫作的格式的固定性、內容的實際性使其在實際的講授中會比較平實,因此,同學們認為它是一門枯燥、 乏味又難學的課程。然而, 實際生活中應用文的利用率非常之高, 小到通知、 請假條、 年終總結、 求職信, 大到入黨申請書、 學術論文、 合同、 起訴書都屬于應用文的范疇。這樣一來,實際需要和情感接受之間就產生了嚴重的矛盾。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呢? 口頭上強調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或學習它的意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回到實際生活中, 讓學生們自己尋找身邊存在的應用文, 讓他們自己發現, 讓他們自己認識到日常生活、 學習、 工作的幾乎所有方面都缺少不了這樣一種文種, 它就是應用文。包括手機的說明書、 租房的小廣告、 借條、 往來書信……這會使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 原來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應用文的氛圍之中, 它和我們是這樣的親密與熟悉。使應用文從陌生到熟悉, 從熟悉到掌握, 再到實際應用。
二、 增加課時量,加強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培養
即使同學們認識到其重要性,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一學期的應用文寫作課上下來, 如果讓學生們自己寫一篇完整的質量較高的請示, 還是很困難。這讓老師和學生們都很頭疼。原因出在哪里呢? 主要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分的強調應用文的寫作格式, 而忽視了寫作能力的培養。其實, 大多數情況下, 學生們不能寫作,往往不是對應用文的格式掌握不好, 而是自身的寫作水平極其有限。由于高職院校職業化教育的實際需要, 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設置課時普遍較少,據調查,一般高職院校大學語文開設多為最多的54課時,少則為32課時,基本上為一周二學時或一周三學時。課時的局限使多數老師只是顧及到理論知識是否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其真正寫作能力是否提高。這就造成了學生們掌握了格式, 仍寫不出一篇令人滿意的文章。因此需要學校多給應用文一些時間、多給學生一些鍛煉時間,作為老師,課上增加學生的寫作訓練,隨講隨練,隨練隨改,讓理論和實際寫作融為一體,不出現兩張皮的情況。
三、 改革單一型教學方式,從內容到實踐進行豐富
目前許多學校應用文寫作的教學仍是傳統的單一型教學模式: 即教學思路局限于大綱, 教學材料局限于課本, 教學陣地局限于課堂, 教學方法局限于講授。如何走出當前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誤區, 突出應用文寫作實用性的特點, 突破陳舊的教學定勢, 提高學生學習應用文的興趣, 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主動性和創造性, 增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效果呢?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 對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在教學領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學生不愛學,主要原因是課程本身的枯燥性,即使他們知道這門課程很實用、很重要,仍無法提高學習興趣,因此,作為老師就要盡可能的準備一些有趣的、調動其積極性的案例來展示,如在通知一節的講授中,廣電總局網站上《廣電總局關于推薦2011年度第二批優秀國產動畫片的通知》、《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組織參加2011第三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的通知》等例文就可以引進課堂教學,大家一起回憶童年、一起聊一下動畫片、一起寫一篇關于動畫片的通知,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氛圍。
另外,現代社會的工作壓力使學生對課程的實用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盡可能地采用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實用性較強的案例,如在講授轉發類通知的時候,適逢油價下調,我從國家發改委網站上下載關于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通知(發改電[2011]252號)文件拿來用,并且從北京發改委網站上下載《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文件的通知》(京發改[2011]1908號)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學生通過理論講授掌握寫作方法,再自己寫作和原文對比,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收獲知識的喜悅。
(二)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避免不了: 基礎知識→例文→材料作文→課堂測驗的程式, 存在教條化、 模式化、 單一化、 靜態化的弊端。師生關系停留在傳授者與接受者上。學習以剛性記憶為主。在如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 這種模式顯然有些過時。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著打破這種傳統模式, 在授課前針對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先讓學生們寫一則應用文, 有時會是通知或者請示、報告等。發現很多同學存在這樣的心理: 通知誰不會寫, 這有何難。針對這種現象,學生寫完后老師也并不用急于糾正, 而是進入正規授課。等老師講完通知或請示的正規格式、 寫法后, 再讓他們拿出自己之前寫的文章相對照。學生們會很快意識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著不足, 需要如何改進。而且每位學生的欠缺處是不同的, 這樣一來也會使他們的記憶更深刻, 也更有針對性。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們上臺去講他們自認為很熟悉, 同時格式要求又不是很復雜的應用文的一種。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總結, 認為總結是他們用到最多, 經常要寫, 同時每次又不知如何下筆的一種應用文文種。在這樣的帶有一定交流性質的演講中, 學生們可以相互吸取經驗, 不一定墨守陳規的按照書本的格式是去講去寫。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活躍了課堂, 使學生們充分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 同時避免了課本上老式的單一的例文, 豐富了更多的帶有實踐性的來自學生自己的例文內容。
(三)引進實踐教學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但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還要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將應用文寫作延展到社會實踐中去,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應用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為圖書館、閱覽室寫閱覽須知,為校廣播站投稿,為院 (系 )團、學活動提供應用文稿,結合校、院舉辦的一些活動,讓學生寫簡報、通訊、通知。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采訪先進人物,進行社會調查,這會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在實踐中,學生用應用文直接為社會服務,達到在實踐中鞏固,在鑒別中提高的目的。
綜上所述, 應用文寫作是一門非常實用的技能, 教師應該適時營造應用文的寫作氛圍、加強閱讀及寫作能力的培養、 大膽的擺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靈活掌握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所在, 借用案例教學法因勢利導, 以更加多變的形勢豐富課堂, 使學生們更好更快地掌握這門功課。
參考文獻:
[1]李雨萌.應用文寫作課教法芻議[J].青海師專學報.2004( 4)
[2]肖緒才.在多重實踐中寫作—— —應用文寫作教學法改革嘗試[J].寫作: 高級版.2006( 12)
[3]項元樂.開展社會實踐 提高應用文教學實效[J].應用寫作.2007( 7)
[4]張江艷.全球化視野下應用寫作教學和研究的幾點思考[J].寫作: 高級版.2007( 11)
[5]辛志成.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的教學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 4)
[6]楊亞麗.對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目標的再認識[J].寫作: 高級版.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