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參與分級收費管理的民辦幼兒園名單均已公布。本學年,廈門市有近八成民辦幼兒園愿意接受政府分級收費管理,即保教費實行最高限價。據廈門市教育局透露,這些參加限價的民辦園將于11月10日前收到該市、區財政70%的財政補助款。
廈門對民辦幼兒園分級管理,本質是一種限價措施,但這種限價措施又非強硬的行政手段,而是采取自愿加補助的形式,讓幼兒園自覺降低費用,減少幼兒家庭承擔的費用。
具體來講,就是將幼兒園分為4個等級,保教費最高限價分別為每生每月500元、400元、300元、250元,對幼兒園分別給予每生每月補助350元、250元、150元、100元。四個等級的幼兒園,都采取“高要降、低不提”的原則,比如一級幼兒園,原先每月收費850元,現在家長只承擔500元;原來月收費1000元的,最高只能收850元,只要幼兒園想參加分級管理,就得將價格降下來。
從運行幾個月的狀況來看,政策很受歡迎:全市參加定級評估的幼兒園中,88%的幼兒園和政府簽訂了協議。可見,分級收費管理對幼兒園和民眾來講,是雙贏的事。
當下國內一些地方都在實行幼兒園分級管理,比如河南、北京等,但像廈門這樣的補助式限價,尚屬首次。我國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非常突出,一些幼兒園收費比上大學還要高。因此,通過政策將費用降到普通家庭能承受的水平,又能促進幼兒園質量提高,既是民生吁求,也實屬必要。
“分級加補貼”降低了幼兒園費用,但如何使幼兒園不再產生亂漲價亂收費的沖動呢?這需要將分級管理嚴格化、制度化,并輔之以其他政策措施。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價格協商制度,比如,今后將幼兒園價格的增減納入價格聽證。或者,由家長和幼兒園共同組成委員會協商決定,等等。
通過政策將費用降到普通家庭能承受的水平,同時促進幼兒園質量提高,既是民生吁求,也實屬必要。
其次,要對幼兒園制訂等級標準,這既是分級的基礎,也是價格管理的依據。所謂制訂標準,就是一定等級的幼兒園應當具有什么樣的設施。教學、娛樂、生活設施以及校舍面積、床位、教師數量、教師資歷學歷等,都要進行嚴格規定。只有達到某一等級標準,才能適用高等級的收費。
此外,對于幼兒園運營成本,要定期評估,以確定收費依據。為了遏制幼兒園隨意收費的沖動,應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隨意派生收費項目,否則就是違規,要進行懲罰。幼兒園要想收取更高的費用,得到更多的財政補助,必須提高辦學、服務質量。以此引導其向教育機構的本質靠攏,而不是只考慮賺錢問題。
在實行分級管理的同時,對于不愿參與分級管理的幼兒園,可以允許其依據市場規律發展,收費方面隨行就市。但同時,這類幼兒園也要適用辦園等級標準,進行成本評估,定期向社會公布。為了引導這類幼兒園合理發展,還要用好政策工具,比如政府出臺的教育補貼、免稅項目等。應規定這類幼兒園不得享受,同時制訂相應的稅收政策,抑制其“貴族化”傾向。當然,稅收政策通常需要國家層面才能做出,這就要求國家在制訂幼兒園發展政策時,不光要鼓勵,還要抑制。所謂抑制,就是通過國家政策,抑制幼兒園的高收費傾向。
通過分級收費管理,可以促進幼兒園的普惠性。“分級”、“限價”和“補助”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扶持政策讓幼兒園合乎民眾需求,增強幼兒園的教育特性和服務功能,遏制幼兒園的牟利化沖動。國內其他地方的幼兒園管理可以借鑒廈門經驗,并設計出良好的政策,促使幼兒園更好地服務大眾。
□ 編輯 劉文婷 □ 美編 閻 瑾
幼兒園“分級”之外還需標準
□ 瞿方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