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商場如戰場。據此,便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王敗者寇,以至商場上的眾多企業家,往往過于功利,十分在乎眼前的得失,并以此論成敗。好像不把眼前的工程拿下,就不是英雄;不把這笑聲賺到手,也不是英雄。其實,這種目光是短淺的。近讀《拿破侖傳》,使我對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其大起大落的命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引發了對人生的感悟。
拿破侖是法國歷史上的英雄,是法國的“開國皇帝”,也堪稱是歐洲歷史上的巨人。他征戰一生,打了無數次勝仗,而他所指揮的最后一場戰斗也正是因他失敗而出名的“滑鐵盧戰役”,由于種種原因,慘敗給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威靈頓公爵所指揮的歐洲聯軍。從此,橫行于歐洲大地的拿破侖將軍一落千丈,他再次被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并在5年后孤獨地死去……作為一代名將的他,最后卻以失敗而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歷史并不以成敗論英雄。當時光走過了180多年以后,人們再次來到當年拿破侖慘遭失敗的戰場——比利時的小鎮滑鐵盧時,卻看到另外一幅景象:在滑鐵盧標志性建筑物鐵獅峰的旁邊矗立著拿破侖紀念館,館內收藏了大量的介紹拿破侖生平和業績的圖片與實物;在滑鐵盧鎮的入口處,還有一座高高的圓柱形巨大基座,傲然聳立拿破侖的銅像,身材矮小的拿破侖仍然保持那慣有的高傲自大的樣子一身著戎裝,身體略微側斜,兩臂交叉抱胸,兩眼直視前方,那瀟灑自信的神態,儼然是一個征服了一切的勝利者。
據說,來到當地的游客,也都在圍著拿破侖轉,他的紀念館,他的雕像前,總是圍滿了人。相比之下,那位戰勝了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卻總是遭人冷漠,人們甚至只是在了解這場大戰雙方交戰的統帥中,才知道拿破侖遇到的對手是個叫威靈頓公爵的英國人,或者說,人們只是從拿破侖的失敗中才知道了有個叫威靈頓的人。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失敗反而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侖仿佛比立著的拿破侖更偉大。”歷史正確地評價了拿破侖——他盡管專橫、殘暴甚至有過卑劣的行徑,但仍不失為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不失為是一流的將領、真正的英雄。在滑鐵盧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而他的氣概、他的影響像他的名字一樣遠遠地超過了他的對手,也遠遠超出了他的名字本身。
在許多人看來,他就是一個信念、一個精神,他的“口碑”永遠影響著歐洲以至世界。
這是一個失敗者的結局,但不能不說是一個崇高的結局。
有句格言說得好: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應該使自己崇高。”相比之下,如果我們把一時一事的成敗得失看得很重,以至為了求得暫時的成功,不惜沽名釣譽,喪失道德水準,急功近利,而一旦遇到了失敗,又自暴自棄,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這樣的結果,既是對企業和事業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正如有人總結的那樣,世界上有好多東西,你以為已經得到了,其實你正在失去,而有些東西,你以為沒有得到,而它卻是屬于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口碑”。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時。”古今中外,凡在歷史上留下英名,或為人們所真誠推崇記憶的,都是真正為推進歷史、造福人類做過貢獻的人。他們不都是成功者和輝煌者,其中也不乏失敗者,但他們無一不是腳踏實地的奮斗者和拼搏者。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就會遇到失敗,有的犧牲和失敗可以重上戰場、從頭再來,可有的犧牲和失敗就會是人生的“滑鐵盧”,將不會再給人重新的機會。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努力避免或減少、減輕自己的失敗,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失敗有時不可避免,只要我們奮斗,只要我們進取,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去為人民、為社會做好事、做實事,就照樣能夠寫就充實而崇高的人生,照樣能夠留下為人們稱道的“口碑”。
“成亦英雄,敗亦英雄”。拿破侖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做人做事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