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游戲的迅猛發展,虛擬財產的交易日漸風行。但我國法律尚未承認網絡虛擬財產交易的合法性,虛擬財產交易市場在我國仍處于灰色地帶。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網絡游戲業的健康發展,也使虛擬財產糾紛難以得到法律判定。法律對虛擬財產絕不可再采取回避的態度,必須對其性質作出界定并進行有效保護。
【關鍵詞】虛擬財產 貿易 法律性質 保護
隨著網絡游戲的迅猛發展,網絡虛擬財產交易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虛擬財產、現實財產之間的互相轉化已日漸風行,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虛擬裝備,買賣雙方都樂于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迄今為止,我國法律尚未承認網絡虛擬財產交易的合法性,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網絡游戲業的健康發展,也使虛擬財產糾紛的是非難以得到法律判定。
虛擬財產法律性質初探
廣義的虛擬財產,是指人類借助計算機技術,使用預先設定的程序語言,對現實世界進行模擬而產生的,存在于網絡環境和網絡空間中的真實世界物品的模擬制品。狹義的虛擬財產,僅指具備現實貿易價值的虛擬物品,只包括那些網絡游戲玩家通過游戲升級或支付費用取得,并可以通過離線貿易獲取現實利益的虛擬物品,其典型表現為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裝備、游戲金幣等。
對于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當前學術界主要有所有權說、債權說、知識產權說、特殊財產權說幾種觀點。所有權說認為,游戲玩家可以在網絡空間對虛擬財產進行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并可以通過虛擬財產的現金貿易而獲得現實生活中的利益,因此虛擬財產是所有權的客體,玩家對其擁有所有權。債權說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得以請求游戲服務商為其提供特定的服務內容的依據,體現了玩家與服務商之間的服務合同關系。知識產權說認為,虛擬財產屬于智力成果,是知識產權的客體。至于權利主體,有人認為服務商擁有知識產權,玩家擁有使用權;有人認為玩家付出了時間精力和智力勞動才獲得虛擬財產,應該是虛擬財產的知識產權人。特殊財產權說認為虛擬財產是一種不同于傳統財產權形式的新型財產權。
筆者認為,網絡游戲是一種商業化服務,游戲服務商與游戲玩家之間形成了一種服務合同關系,虛擬財產便是一種債權債務憑證。虛擬財產具有類似現實物的某些屬性,其所代表的債權具有類似物權的某些特征。
其一,虛擬財產是玩家與服務商之間的游戲服務合同關系的表現,是一種債權憑證。在游戲玩家與服務商之間,服務商提供的是網絡游戲,但其并不是出賣游戲軟件,也不是出賣游戲中包含的虛擬財產,而是提供服務以保證玩家進行游戲,從中收取服務費,從而賺取利潤。對玩家而言,購買游戲軟件,下載客戶終端,注冊網絡地址,就是與服務商建立服務合同關系。玩家進行游戲時,擁有虛擬財產就能使自己在游戲中獲得“超能力”等利益,實質上是享有更多的娛樂服務。因虛擬財產不斷變動,玩家對服務商享有的債權也相應不斷變化。玩家一旦注冊網絡地址,即擁有債權,有權加入游戲;游戲進行中,還可以因游戲時間的積累,或通過購買而獲得虛擬財產。玩家所追求的不是占有虛擬財產本身,而是虛擬財產帶來的游戲能力的提升,即玩家有權根據虛擬財產的多少來請求服務商按約定賦予游戲角色特定的防守、攻擊等能力(實際上是請求提供更多的服務),服務商必須賦予角色以特定的能力(實際上是提供更多的服務),否則構成違約。由此可見:玩家取得虛擬財產,實際上就是對服務商的債權的擴張,占有虛擬財產是占有債權憑證,使用虛擬財產是行使債權,轉讓虛擬財產是轉移債權,虛擬財產的變動實際上是債權的變更。
其二,虛擬財產具有類似現實物的某些特征,其所代表的債權具有物權的某些屬性。從權利的效力范圍看,對虛擬財產的享有具有類似于物權的對世效力,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侵害,可以禁止任何人對自己的虛擬財產進行刪除、偷盜、復制等侵害行為。從流轉方式看,玩家可以對虛擬財產自由轉讓而無須通知服務商,這與一般債的關系中債權轉讓必須通知債務人不同。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侵害,這雖與傳統債權理論不同,但現代債權理論已經承認了第三人可以通過惡意行為侵害債權,虛擬財產上的權利仍然是債權。至于流轉方式的特殊性,是和網絡游戲的特殊性相符合的。網絡游戲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內進行的,虛擬財產也是在網絡中存在的,服務商只要根據虛擬財產的狀態兌現相應的服務即可,不必關心虛擬財產掌握在哪個玩家的手中,因為虛擬財產由誰控制對它的服務行為沒有任何影響。法律規定債權轉讓應該通知債務人,是因為債權人的變更通常會影響債務的履行,主要是履行地點的變更,而游戲服務合同并沒有確定的履行地點,債權人的變更對債務履行沒有任何影響,無須通知債務人。所以,虛擬財產的實質是債權憑證,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無記名的有價證券的性質——代表一定財產權的格式化憑證。有價證券分為多種,對于債券有價證券而言,其所記載的權利是債權,但證券本身的流通卻適用物權法的規則——動產以交付占有移轉所有權或設定質押;債權有價證券亦同,通過證券的形式,使原來的一般債權變成了“有形化的債權”,具有了物權的基本特征。
完善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建議
虛擬財產雖然不是現實物,但卻是一種債權憑證并可以通過貿易活動而具備現金價值,因而應該受到保護。當前我國法律對它的保護還非常不完善,必須繼續加以完善。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通過法律解釋明確法律適用。對于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大致可從保護游戲服務商和保護游戲玩家兩個角度著眼。從保護游戲服務商的角度,應將以營利為目的,擅自使用、復制、發行游戲軟件及其組成部分——虛擬財產的行為認定為侵犯著作權。其中情節較輕的,可歸入民事侵權行為;而情節較重的,則應歸入犯罪。從保護游戲玩家的角度,應處理好他和服務商及第三人間的關系。玩家與服務商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玩家是為娛樂需要而有償接受服務的自然人,屬于消費者。因此,玩家與服務商的關系應受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應該對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目的解釋,明確虛擬財產的性質和法律適用。服務商負有維護虛擬財產安全的義務,對玩家的虛擬財產丟失、被盜負賠償責任,除非能證明玩家有過錯。另外,虛擬財產本來只是債權憑證,與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無關,但由于游戲服務合同的特殊性,虛擬財產也具有了某些物的特征。建議對民法和刑法相關規定進行解釋,確認虛擬財產的準物權屬性,規定第三人不得以竊取等方式侵犯玩家的虛擬財產。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首先,應確認虛擬財產貿易的合法性。為了表述的方便,這里的虛擬財產貿易特指玩家之間以現實利益為對價獲取對方的虛擬財產的行為,不包括玩家向服務商購買虛擬財產的行為。對于虛擬財產貿易,法律目前暫無相關規定。有人認為應該禁止,因為它損害網絡游戲的公平性;有人認為應該準許,因為虛擬財產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滿足了玩家的需求。筆者同意后一種意見。虛擬財產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并具有稀缺性,客觀上存在著市場需求,可以成為貿易的對象。虛擬財產貿易是玩家處分自己的財產權的表現,屬于個人自由,且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法律不應當不準許。
其次,建立權威評估機構,科學認定虛擬財產的價值。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是司法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根據我國目前情況,建議每一個省級地方設立一個專門的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構,該機構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從業人員要具有價格評估執業資格。為實現價格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應該制定虛擬財產評估辦法,對評估程序、評估方法和依據等做出明確規定。具體方法應為:若有公認的線下貿易價格,貿易價格即為其價值;若沒有公認的貿易價格,則可綜合考慮該款游戲的性質、運營成本、該虛擬財產的作用、玩家線下貿易價格等因素,酌情確定。
最后,可以針對虛擬財產糾紛的特點,建立網上仲裁制度。虛擬財產糾紛通常發生在網絡空間內,傳統的訴訟和仲裁方式因程序繁瑣而不利于及時解決此類糾紛。可以建立在線糾紛解決機制,比如在線仲裁。我國國內現有的網上爭議解決機構有兩家:一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于2000年12月設立的域名爭議解決中心(主要受理中文域名爭議、通用網址爭議和短信網址爭議),二是2004年6月成立的隸屬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的中國在線爭議解決中心(主要提供在線調解服務)。可以擴展以上兩個機構的業務范圍,賦予其仲裁權,制定統一的網絡仲裁規則,運用網絡會議等即時通訊技術,實現在線開庭,審理虛擬財產等網絡游戲糾紛。當然機構名稱要做更改,比如可以改成虛擬財產糾紛仲裁委員會,以名實相符。機構組成人員應該是網絡游戲資深從業人員和法律專家,以保證仲裁的權威性。當然,對仲裁法等法律也需要進行修改,借此使網上仲裁具有合法性。
制定網絡游戲專門法。隨著網絡游戲產業的迅速發展,虛擬財產糾紛會日漸增加。財產雖然是虛擬的,利益關系卻是現實的。網絡游戲而產生的社會關系,需要法律加以調整。為了法律適用的方便,可以在條件成熟時制定一部網絡游戲專門法,對與虛擬財產有關的法律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定,使網絡游戲領域和相關司法實踐有法可依。(作者為延安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