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工成本控制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各模塊密切關聯。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是企業一切人力資源模塊開展的基礎,公平的薪酬體系、多樣化的福利體系也是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企業應在提高人工成本投入效率、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從而提升工作績效,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關鍵詞】人工成本控制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相關性
隨著當今市場環境競爭的愈加激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而人工成本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成本管理的結合模塊,在企業成本管理及效益提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按照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2004)30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共計七項。人工成本計提為企業管理費用,屬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范疇,是企業成本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總成本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故企業需通過對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來加強對經營成本的整體控制。人工成本控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工成本投入額的絕對數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同等投入所帶來的盡可能高的效益,也就是人工成本有效性的提高。對于企業管理而言,往往人工成本投入有效性的提高比絕對的成本控制更重要。
人工成本控制與人力資源體系的關系
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且隨著企業市場化程度的逐步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已然上升到企業戰略管理的層面。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管理的過程,人力資源管理各模塊在企業中相互結合、相互影響,共同制約企業的管理發展。
首先,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是企業一切人力資源模塊開展的基礎,是企業各項業務順暢開展的基本前提。組織機構的設置,明確了企業的部門規模、崗位規模甚至人員規模,因而在數量上確定了人工成本規模。此外,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的有效性,將對業務開展效率產生影響,從而也將對人工成本投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其次,業務流程是企業各項業務及管理活動開展的程序、準則。業務流程的設計決定了企業的崗位設置及相關的管理制度及規定。業務流程是否高效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也對人工成本投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再次,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人才引進與培養也與人工成本控制直接相關。人力資源規劃對企業人才需求的合理定位,將直接影響日后人工成本投入的規模。此外,通過有效的人才引進,能避免招聘失誤,降低人工成本浪費。
第四,公平的薪酬體系是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從人工成本的涵義可知,員工工資是人工成本中最重要也是份額最大的一部分。工資總額的有效控制直接決定人工成本水平。
第五,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是確保薪酬公平性的重要支撐。通過績效考核體系的跟進,使得員工薪酬能夠實現“有效率的公平”、“有差別的公平”,更能夠提高工資支付的有效性。
最后,多樣化的福利體系也是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福利作為一種特殊的激勵方式,其更多的體現在保健因素方面。也就是說削減或取消福利對員工引起的不滿情緒甚至比減少等額工資還高。因此,福利投入作為人工成本的另一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將影響人工成本的控制。
綜上所述,人工成本管理與企業人力資源體系有著密切關聯。人工成本管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人工成本控制與企業人力資源其他模塊的關系如圖所示。
基于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人工成本控制措施
積極提高人工成本投入效率。高效的組織機構設置、順暢的業務流程設置及有效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均會對人工成本投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首先,企業應動態的、制度化的定期優化組織機構設置。企業的組織機構應適時隨著公司戰略定位的轉變、業務流程的調整而進行優化,時刻保持高效的組織體系。高效的組織機構設置,能夠帶來精簡的部門及崗位設置,從而實現高效的人員配置,以達到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
其次,企業應隨著業務的轉變適時調整業務流程。業務流程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高效與否,是管控與效率的博弈平衡點。因此,企業應根據業務運行中產生的問題適時的優化業務流程,在確保必要的管控不缺失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證效率,以減少在各種審核、審批、簽字等環節中投入的人工成本。
再次,企業應提高人才引進及后續培養的有效性,完善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流程,加強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及客觀性。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及引進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判標準,憑主觀印象招聘人員,往往導致人才引進一段時間后發現與企業需求不相符合,不僅導致招聘成本的浪費,也給企業內外部管理造成負面影響。在人才內部教育與培訓機制方面,也應建立完善的流程,對教育培訓項目的預期收益進行有效的評估,并對教育培訓的實施過程進行跟蹤控制,更重要的是要對教育培訓結果進行考核,并促使其切實體現在員工工作績效提升方面。
由此可見,企業適時、動態的優化組織機構設置及業務流程,并提高人才引進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加強人才教育培訓的制度化、流程化、考核化,都將提高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效率,從而實現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
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是實現人工成本投入公平的保障。人工成本是企業為換取員工勞動所支付的一切報酬,因此,針對每一位員工而言,人工成本投入是與自身所提供的勞動及所帶來的效益相關的。當員工認為自己所獲得的報酬與所付出的勞動、技能不相匹配時,會自動減少勞動支出或降低勞動效率。而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就是加強這種人工成本投入公平感的有效途徑。人工成本投入公平性并非絕對的,等額的公平,而是有效率的、有差別的公平,是與員工所付出的勞動及產生的效益相掛鉤。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完善
的績效考核機制,作為薪酬支付能夠合理兌現的保障。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夠加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樣的人工成本投入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提高工作績效,從而也為企業帶來效益。由此提高人工成本投入的效率,能實現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多樣化的薪酬福利結構有利于加強人工成本控制。企業應針對內部不同類型的員工實行差異化管理。因為不同類型員工的激勵需求、不同模式的人工成本投入,并不能實現對各類員工的保障與激勵。故不能采用單一的、用于全體員工的薪酬福利激勵方式。因此,針對不同類型員工,實施差別結構化人工成本投入模式,可在不增加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將激勵效果發揮至最大化,有利于企業實現人工成本控制。
企業實行差別結構化人工成本投入的模式,首先要明確企業的員工類別及相應的激勵需求。一般情況下,員工類別可大致分為銷售類員工、技術研發類員工等,企業經營及業務不同,員工類別也有所區分。不同類型員工的激勵需求也不盡相同。有些員工渴望獲得長遠的薪酬激勵,有些員工期望薪酬水平能夠與業績水平掛鉤,有些員工則認為穩定薪酬最重要。在明確員工分類及激勵需求后,企業應進一步明確針對不同員工所要達到的激勵目標。明確期望通過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而渴望員工達到何種層次、或實現哪些績效。在此基礎上,企業再進一步明確人工成本模塊及針對各類員工的投入比例。不同的人工成本模塊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不同,如基本固定薪酬及社會保險為員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一般激勵性工資如績效工資則是引導員工正常完成本職工作;業績薪酬則是激勵員工不斷開拓,并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等。因此,針對不同類型員工的激勵需求,適當調整各模塊的投入比例,便可增強激勵效果。
由此可見,企業通過建立差別化結構化的人工成本投入體系,確保在人工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實現對不同類型員工的激勵最大化,從而使企業人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有利于企業對生產經營成本及管理費用的控制。
基于人力資源體系的人工成本控制的意義
人工成本管理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性管理過程。人工成本管理已不僅局限于企業成本管理單一方面,而是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均有密切關聯的環節。人工成本管理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其他模塊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有效的人工成本管理,不僅為企業帶來成本控制的效益,而且能夠促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高效開展。同樣,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各模塊的有效配合也能夠協助企業更有效的開展人工成本控制工作。
通過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在促使企業強化人工成本統計、核算理念的同時,要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薪酬、福利、培訓等體制的不當所造成的員工流失、員工積極性下降等現象,反之應加強員工忠誠度及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工作績效,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作者分別為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