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倡導課堂教學動態生成。從在備課中預設生成、在師生互動中誘導生成、在學生錯誤中提煉生成、用時政熱點引領生成、在課堂總結中升華生成五方面探討了構建動態生成這種課堂策略。
關鍵詞:構建;動態生成;政治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強調,政治課堂教學不只是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活動過程,更應是師生共同發展的動態生成過程。所謂教學生成,其全稱是“課堂動態生成教學”,即課堂目標的實現,是在由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老師同學生與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間,相互促進知識與能力、思維與習慣等建構的一個教學過程。那么,如何才能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動態生成課堂呢?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在備課中預設生成
所謂“預設”,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系統化設計,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在系統鉆研教材內容和認真分析學生知、情、意等實際情況,及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結果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所作的規劃和設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教師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預設,才能為課堂“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空間,也才能使自己在課堂上臨危不亂,用智慧將課堂演繹得更精彩!教師心中要時刻裝著學生,在教學中要做到“心中有案行無案”,寓有形的創設于無形的動態教學中。如,筆者在教《企業與經營者》這課時,就預設了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的討論題,以海爾家電發展過程為背景資料,經過大家討論,學生獲得了辯證認識,企業經營者政治、道德和業務素質缺一不可,挖掘了教材不曾有的內涵,實現了預期生成的目的。
二、在師生互動中誘導生成
“生成課程”是一個動態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認識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選擇,可以超越教師預設,促成個體主動發展;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不斷捕捉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取其精華,以保證教學的正確方向。這樣既充分發揚了教學民主,又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不斷思考、自我生成。如,筆者在講“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時,我讓學生閱讀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意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此時,有一位同學卻說:“都什么時代了,還要艱苦奮斗嗎?再說國家現在不是要擴大內需嗎?”同學們馬上將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以為老師要發火。我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他這個問題提得好,并讓全班同學思考共同解答,最后,不僅化解了一場“尷尬”,同時也幫助學生有效解決了新問題。
三、在學生錯誤中提煉生成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錯誤也是一種可以有效利用的課程資源。錯誤是學生真實生成的呈現,錯誤是學生真實體驗后的一種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學生犯錯誤,關鍵是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改正錯誤,實現生成的真正意圖,實現學生生成性思維的發展。如,在教學“規律的含義”時,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是把現象當成規律,于是我先讓學生判斷一組選項中哪些屬于規律:“太陽東升西落、四季更替、水往低處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萬有引力;新陳代謝;價值規律”。通過練習讓學生把錯誤和困惑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然后順勢引導學生理解規律的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這樣,利用學生錯誤,可以提高教學針對性,實現有效生成,防患于未然。
四、用時政熱點引領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給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政治課存在著許多抽象概念、原理,理論性和思想性較強。如果一味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必然會使課堂變成一潭死水,無法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善于把社會熱點時政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創設教學情境能緊扣時代脈搏,這樣才會拉近學生和教材的距離,增強教學活動吸引力,促使教學動態生成。如,筆者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時,以“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為背景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低碳生活方式”會取代“高耗能、高排放”的生活方式嗎?你認為“低碳生活方式”發展的道路會怎樣?由于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常識,他們比較感興趣,思考積極,收到了很好的生成教學效果。
五、在課堂總結中升華生成
生成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而且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總是掌握著大量信息,一節課生成的知識、情感會很多,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會很復雜,并且有時學生不清楚生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引導總結,促使生成的東西再一次升華。引導總結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生成的東西加以系統化,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已生成的東西再作進一步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本節課中值得借鑒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從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東西。
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在于使學生實現自我生成、自我創造。正如鐘啟泉先生所說:“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從生命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可以說,生成性是課堂的生命所在。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關注每一節課的教學生成,讓精彩的教學生成與我們結伴同行。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金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