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在于學會表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了小學階段學生習作的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六年的語文訓練中,通過12冊課本,我完成了小學階段的語言訓練,讓學生以文本為例,積累語言,學習表達。讀是寫的基礎,夯實閱讀基礎,積極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拓展習作訓練的空間,一步一個腳印地訓練,必將使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高。
一、觀察生活,儲備素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能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豐富學生的生活,也就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的素材。平時,學校里舉行的拔河、跳繩等體育活動,藝術節的文藝匯演、書畫作品展覽等都是寫作的素材……由于這些事情是自己經歷過的,有親身體驗,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也就顯得內容真實、具體、有感情。
二、拓展閱讀,感悟語言
朱熹先生說:“開卷有益。”經常看書,必然會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展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習作能力和文學修養。從接這個班起,我就給學生推薦了《小讀者》《人間》等少兒期刊,引導學生讀有益的書,并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時間,共同閱讀同學們推薦的好文章,使同學們認識到,習作就是在描寫生活,用樸實、真誠的語言把生活記錄下來,就是情真意切的佳作。
三、注重積累,優化語言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習作并不是難于無話可說,而是難于平時積累的語言太少,不會說,不知道怎么說。語言平淡,詞匯貧乏,成為嚴重影響學生表達的因素。因此,從上一學期開始,我利用黑板的邊緣地帶,提供好詞、名人名言。上學期,我安排了兩名好學生輪流為大家提供。本學期,為了形成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的意識和氛圍,我讓同學們按座位輪流,學習委員提醒和監督,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積累語言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全班同學為此專門準備了摘抄本。我也適時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的含義,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準確用詞,規范表達,使語言的積累沒有停留在本子上,而是通過理解內化熟記于心,從消極語言逐步變成積極語言,真正變成學生自己得心應手的“語言庫存”,使學生習作時準確地運用這些詞語和名言警句,無疑會給他們的習作錦上添花。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贊可夫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為此,我注意創設學生動筆表達和與人交流的機會、空間,如:辦手抄報、出黑板報、寫通訊等,凡是能用文字進行交流的機會都留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動筆的樂趣;不僅如此,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逐漸消除學生習作時的心理障礙。
五、用好插圖,配話練寫
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是課文內容的體現,是不確定的空白,它等待著學生去解讀。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調動其情感,給插圖配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大聲朗讀自己為插圖配話的內容,進行全班評價,給學生一次表現的機會。給插圖配話,它包含了聽、說、讀、寫的全部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為學生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六、仿寫訓練,學習表達
教材是極好的例子,語文教學就要用好12冊課本中的所有例子。閱讀教學中,關注語言表達,有目的地實施讀寫結合的訓練:低年級仿寫句子訓練,教給學生基本的表達習慣和基本的句型;中年級仿寫段落,讓學生掌握基本段落結構,了解表達順序;高年級仿寫篇章,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實施全方位訓練。讓學生了解文章結構,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學習基本的表達方式的同時學會使用修辭,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
七、學科融合,巧妙練筆
我們不僅要重視語文教材里的作文資源,更要重視其他學科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如:《健康教育》中《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文,讓學生扮演角色,勸說長輩,要求說話得體,記下勸告的過程;音樂課堂教學中欣賞那優美的旋律,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自由的天地,描繪腦海中浮現的奇異景象;學數學時,自己動腦思考解決了一道難題時的那種愉悅心情;自然學科中的實驗,科技活動中的制作,勞動學科的實踐……都為我們提供了練筆的材料。充分利用各學科中的作文資源,巧妙地安排練筆,能使學生的作文素養得到提升。
八、故事引路,消除障礙
為了解決學生的習作中語句不連貫,表達意思不清楚,內容不具體等問題。我嘗試用“故事引路,述寫習作”的方法來錘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基本流程是:教師(學生)講述故事—學生復述故事—學生評價故事—學生練寫故事(中、高年級)。低、中年級一般先由教師講述簡短的寓言、童話故事,再引導學生進行復述、評價;高年級一般由教師先引導,逐步過渡到學生自己讀一些敘事性的作品,漸漸放手讓學生獨立進行。堅持每周一次,持之以恒地練下去,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激發了學生的熱情。
事實上,只要以讀帶寫,以讀促寫,閱讀中積累語言,為習作奠定基礎;閱讀中學習表達,為習作準備方法;挖掘課文空白,補寫中運用語言;課文為例仿寫,訓練中內化表達。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體驗生活,描述生活,啟發學生思維,不斷豐富學生的閱歷,學生寫起習作來就會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就會充滿活力,作文也就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交流心聲的樂園。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第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