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尊重家長作為幼兒照料者和影響者的主體地位,以多種形式加強家園溝通,讓家長認同、支持、參與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要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園;互動;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看來,家園互動是由幼兒園(教師)、家庭(家長)、幼兒組成的互動,它是以幼兒為核心,家庭和幼兒園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目前幼兒園開展家園互動的現狀
當前雖然我們學前教育領域都在提倡家園互動的重要性,但是許多幼兒園的家園互動工作開展還存在形式化現象,較少能夠真正做到家園有效的互動,具體表現為:一些幼兒園的家園互動形式還大多局限于家長會、家訪、開放活動等,開展家長工作仍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教師只是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較少考慮家長的真正需要和想法;在指導家庭教育過程中,教師僅僅把報紙雜志上的有關文章摘抄一些到“家長園地”里,或者教師把家長當做聽眾,以單向的講授為主,使得指導內容缺乏針對性,結果很難被家長認可,影響了家長參與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的幼兒園將家園互動僅看作一項例行公事,只停留在一學期一次的幼兒園開放日,有表面化、形式化跡象。
另外,很多家長觀念還很陳舊,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只需把孩子“放心”地托付給幼兒園就行。這就導致了教師在開展家園互動工作時出現家長不配合的現象,影響了家園互動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家園互動的重要性
家園互動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需要,是家庭和幼兒園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最終的目的是加強互相間的了解,在教育幼兒方面達到配合默契、要求一致,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看做是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此,家園互動的重要性體現在:
1.家園互動是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幼兒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整體”的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人們生活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但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環境而是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和個性差異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說明了社會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有巨大影響。孩子可塑性相當強,極易接受周圍的環境影響,在影響孩子成長發展的環境中以幼兒園、家庭最大最直接。因此,幼兒教育就必須從幼兒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即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的社會群體即幼兒園、家庭等的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2.家園互動能夠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優勢互補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各自的優勢,且都是對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兒園教育的優勢在于幼兒園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幼兒教師是具有專業技術資格的專職教育工作者,懂得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他們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教育活動。而家庭與孩子之間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它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家園合作中,幼兒園應該處于主導地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討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
三、家園互動的有效途徑
家園互動是一項十分重要且十分棘手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家園互動工作中,多創設一些家園互動的有效途徑,使得家園互動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到位的工作,使得我們的家園互動取得有效的成果。
1.讓“主題家長會”搭建家園共育的橋梁
家長會是幼兒園家長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也是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我們認為,開家長會的目的是讓家長對你有信心,有必要積極配合你的教育工作,讓家長會搭建起家園共育的橋梁。因此有效、可行是我園開家長會的宗旨。長期以來,我園開家長會都有一個主題,并且有針對性、實效性,讓家長覺得有內容,有必要參加家長會。如:新生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各項方針、政策、綱要精神,把幼兒園的規章制度、作息安排……向家長講清楚,知道為什么9:00以后要關門不讓進?來到幼兒園就成為社會的人,必須遵守規章制度,培養規則意識。讓家長知道幼兒園教學不是教一首兒歌、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做一個游戲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品格……以后如果叫小朋友收集東西,除了教育教學上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培養愛集體,有集體觀念,希望家長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小培養,以及對以后的成長有什么好處,共同培養幼兒。
2.讓“網絡通訊”架起家園溝通的平臺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電腦已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常用品,由于電腦的普及和家長素質的普遍提高,家長們常常利用短信、QQ留言、視頻等方式與老師交流,隨著交流次數的增多,老師們發現家長的智慧、才能是無窮盡的,而且在網絡上和家長交流比較方便自然,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經過商議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與實踐,我們開通了班級博客網,讓博客架起了家園溝通的平臺,班級博客的網頁設計、名稱由老師們自行商定,博客的內容基本上是每周一更新,與教學內容同步,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家長可以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溝通,特別是那些平時工作忙、無法與老師當面交流的家長,可以利用班級博客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有很多家長通過博客給老師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更有許多育兒知識經驗在論談上交流,也有不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網絡的相互交流得到了圓滿解決,博客網讓家長和老師的關系更加密切,家園聯系密切程度明顯提高。
3.讓“親子活動”拉近家園距離
親子活動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活動,是家園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家長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如,家長開放活動、節日參與家園同樂活動、大班畢業典禮活動、親子運動會、郊外親子游等等,我園也充分利用親子活動這一紐帶傳遞家園之間的友誼,除了園內組織的大型集體活動之外,大多時候是以班級為單位,以教育教學的需要而展開的,老師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主題系列活動開展的具體需求,決定是否開展親子活動,因為每個主題或系列活動的開展過程都離不開家長的參與、配合和幫助,收集資料素材、提供廢舊物品、制作道具學具等都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好多家長關注著活動的進展。因此,在主題教育活動接近尾聲時的親子展示活動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家長可以和老師、孩子一起動手操作,分享活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喜悅。每次親子活動,都是家園情感的互動,家長、老師和孩子都能深深體驗到和諧與溫暖,收獲一份濃濃的愛。
4.讓“家長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活動
家長資源來自各個層面,是多方位、無窮盡的,大大超出了老師的想象和能力范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家長配合支持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園能充分挖掘利用家長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每次主題活動開展前,通過家長直通車、家園聯系欄、周末通知、博客網等方式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一些主要活動、需要家長提供什么樣的幫助,活動開展過程還可能得到怎樣的支持……讓家長關注即將開展的活動,我們還注意發揮家長的特長為我們服務,如《交通工具》主題,讓當警察的家長為孩子講解交通規則,提供交規標志圖、交通安全宣傳圖片,現場指導孩子做交通安全游戲;讓對電腦有研究的家長為幼兒園制作課件,提供軟件支持;向醫務工作者家長咨詢幼兒保健方面的知識,為教學及日常保健所用;大型活動請家長幫忙,需要制作教學具請家長收集廢舊物品,野外郊游也請家長為我們保駕護航……
5.讓“個別交流”成為同步教育的搖籃
個別交流在幼兒園家長工作中是不可忽視的,應該說深入細致的個別化家長工作,是了解家庭教育、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途徑。個別交流能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發展水平、家庭狀況、家長的教育觀點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與針對性的工作,這種方式便于密切聯系幼兒家長,更有效地實現家園同步教育。在與家長接觸中,發現有不少的家長在育兒觀、兒童觀方面存在誤區,直接影響家教質量和家園合作教育,如不少家長認為,向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便是智力開發,讓孩子學會一技之長就能成才;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教育就是老師的事了,家長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就行了;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玩游戲,認為玩游戲學不到知識;有的家長對孩子非常溺愛,不重視孩子的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有生長在不和諧家庭氛圍中的孩子,離異家庭中的孩子等等。針對這些,個別交流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常常利用與家長一對一交流的機會,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提倡教育的一體化、教育的終身化,幼兒園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需要將家庭納入幼兒教育的整體中去,形成幼兒園、家庭一體的教育。教師必須將家園互動視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使之制度化,家園互動、合作共同完成對幼兒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得到更全面的教育,幼兒園、家庭的教育資源才能發揮最大功能。
參考文獻:
[1]陸嫻敏.家園合作的實踐與感悟.浙江幼兒教育報刊,2009(5).
[2]胡丹芝.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2009,3(54).
[3]蔣靜.家園溝通的三點措施.江蘇早期教育:教師版,2009(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