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得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其求異思維,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
一、聯系生活實際
在以往的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前可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讓數學充滿生活味
數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數學家和教材編寫者頭腦里特有的。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要從大千世界中尋覓、捕捉具有特定數學信息的現實背景,運用錄音、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創設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數學情境,以活潑的圖像和生動的文字展現在兒童面前,誘導他們饒有興趣地走進數學王國,培養他們敏銳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周圍,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現行教材中,存在著題目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的情況,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們要開放小教室,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數學學習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去調整教材、重組教材,用更貼近、更熟悉的事例來編制習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
三、讓中學數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何讓中學數學教學在整個中學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在于人們常把數學在社會生活和科學中的地位與數學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同等看待。其實,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幾乎在一切人類的活動中,都離不開數學工具,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一切領域中,數學更是重要的工具,是基礎。但以此來認識中學數學教學的作用,卻不夠全面,甚至是舍本求末了。中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各科知識嗎?誠然,它們是需要的,但是,僅此而已嗎?愛因斯坦曾援引過勞厄的一段名言:“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他把幾年來學到的知識忘光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那么,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學校教育的真正成果。”我理解這“真正成果”,是指知識之外的東西,是人的能力、素質。就是說學校的教育,特別是中小學的教育既要見“物”(知識)更要見“人”(能力、素質)。數學教學,尤其如此。北京大學張筑生教授曾談過一種看法:“數學是研究人類思維方式的科學。”因此,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自然地應當表現為通過教授數學知識,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學生的素質。在這個目標逐步實現的過程中,中學生逐步掌握了數學知識,并且由于能力和素質的大大提高,必將使其他課程的學習效果大大改觀。在非智力因素等同的條件下,智力的差異是決定性的。因此把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定在“通過知識的教學培養能力,發展和完善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聰明日益長進”上,不恰恰是使中學數學教學在整個中學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遠見卓識嗎!而且也正是中學教育的需要。
(作者單位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