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在小學分為兩個階段: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級的寫話是整個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在實際教學中,許多低年級語文教師只重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而忽視了這個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
一、在寫話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1.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對閱讀的深化,閱讀和寫話是密不可分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往往會激發出學生寫作的愿望。
2.熱愛課外生活,牽動學生的寫作幻想
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學生會從中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尤其當大自然發生變化的時候,要帶孩子去觀察。因為這是最能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辯證規律的時候。
3.體會說話成功的快樂,培養寫作激情
相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培養寫話興趣不可或缺的一環。體驗成功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
(1)教師的肯定與認可。“人性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學生有了得意之作,最愿意聽到的就是老師的肯定和認可。我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看見學生寫的好的,便抽出時間讀給大家聽,及時予以表揚。這時你會看到他們臉上那自豪的神情、喜悅的微笑。
(2)展覽。這是進行綜合練筆的一種形式,在我們班的壁報中,總有一個版塊是屬于孩子們自己的。
(3)投稿。這是鍛煉寫作能力的好機會,也是學以致用的具體表現。通過投稿,可以實際檢驗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此我抓住每一個機會,把學生的作品投到校紅領巾廣播站,投到中國兒童畫報(娃娃的園地)。他們聽說自己的作品被投到××處了,心里激動不已。學生在壁報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校宣傳欄上看到很多人投去欽佩的目光,在紅領巾廣播中聽到熟悉的詩句,他們在交流中互相欣賞、互相啟發、互相鼓勵。
二、在學習和生活中為學生創設說話寫話的良機
1.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
寫話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熱愛生活,表達出真情實感。教材針對目前的獨生子女,容易造成人格缺失,選編了《媽媽的愛》,致力于引導學生關注母親,體會母愛,理解母親,感受親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正是三八婦女節前夕,我抓住此次機會向學生進行母愛的教育。有的學生回家后便給媽媽做了一張賀卡,寫道:“媽媽,您好!今天是您的節日,我忠心地祝福您時時順心,日日快樂,月月幸福,年年平安。身體健康,永遠美麗漂亮。”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論是教師節、國慶節,還是元旦、春節,我都會收到學生精心制作的賀卡,看到他們發自肺腑的言詞語句,感受到我們之間的情誼,感覺到孩子們的成長、快樂。
2.激勵學生寫幻想中的東西
語文教學要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兒童是富于想象的,有時會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有時會奇思妙想。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應發揮兒童這一心理優勢。
三、養成良好的寫話習慣
光有寫話興趣、形式和機會,不練筆,不實踐,還是難以形成能力的,時間長了,興趣也會減退。因此,在培養寫作興趣、形式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勤練筆的好習慣,多寫勤寫、寫日記、寫詩歌、寫想法。
總之,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首先,興趣是先導,想寫、愿寫、愛寫是基礎。其次,在此之上,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關鍵的是多寫勤寫,養成良好的寫話習慣,為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市敬元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