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就是指學生學習的最佳學習環境,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前就應該合理設計。活動是指在設置的情境中參與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努力解決問題,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情境體驗式教學方式的運用,主要運用情境法、問題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初中政治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情境要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創新思維
(一)創設激思的問題情境
1.運用型問題情境
這是學習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一個過程,知識的學習最終要運用到社會活動中去。在學習時,由教師提出一些具體的現實社會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遷移能力,養成變換角度、變通思路考慮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分析解決一個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案例;設計“既然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那么就應該全體人民同時富裕的問題”,讓學生辨別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撰寫小論文等。
2.創新型問題情境
創新是不竭的動力,在政治教學中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不局限于狹窄的思維,現有的結論或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做新的研究與探究,產生不同的見解。教師啟發學生在一個方法的基礎上還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其他方法。這類問題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創設激趣的樂學情境
1.學理與興趣結合得當
政治課本中的概念比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若能離理于趣,以趣激思,學生則會“胃口大開”,變厭學為樂學。如在學習“暗示”這一概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默默地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句話。同學們感到很新鮮,也很好奇,紛紛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然后,教師請學生自愿公開自己的“那一句”,再結合學生自己的話引導學生理解暗示的定義,使學生在樂趣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抽象的概念。
2.多媒體的運用不可忽視
在教學中,運用漫畫、音樂、圖片資料及其他電教手段配合學習,能夠創設一些可感可知、有聲有色的直觀情境,變教學內容呆板為生動,使學生產生興趣。一位教師在講《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首先問學生“大家喜歡看漫畫嗎?”學生齊聲回答:“喜歡”,于是,教師掛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揭示個體商販“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的漫畫讓學生觀察,學生在這種既民主又有興趣的學習氛圍中,集中注意力。
二、精心設計多元互動的學習活動
(一)探究發現活動
這是指采取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把概念、觀點還原到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生在大量具體的材料中,通過觀察分析生成結論,發現新知。如學習個體經濟這一概念時,先由學生列舉個體經濟的具體特征,然后引導學生找出各個體經濟的共同之處,抽象出它們共同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個體經濟的含義。這種學習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創新思維習慣。
(二)課堂討論活動
討論是政治課常用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是一種最有利于師生間及生生間情感溝通、信息交流的活動形式。它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使更多的學生動腦動口,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還有利于學生間取長補短,開闊視野,理清一些模糊認識。
要使討論式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要精心設計、選擇討論的內容,并靈活設計討論的方式。如同桌共議、小組討論、全班發言等。討論中,教師要適時介人,給予必要的引導、輔導。
(三)小型辯論活動
課前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辯題,在課堂上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思考、明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和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如開設一些政治方面的辯論會,并通過辯論達成“在社會主義國家二者密切聯系,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的”共識。
(四)角色體驗活動
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編排小節目,讓學生或檢驗現實社會生活,或體驗某個典型角色,使其通過身臨其境獲得真實感受和內心體驗,這既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認識,陶冶情操,并轉化為行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運用主體性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大增強。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