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展示自己的才華,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因此現代教育評價注重定性與定量、外部與內部、相對與絕對評價相結合。而傳統智力理論(智商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智力是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種能力,并以此作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進而使學校教育主要以測驗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為本位的學習,忽視了其他智力的存在,從而也就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才能,綜合評價學生也就無從談起。
《學習的革命》中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固執地透過唯一一片濾色鏡去觀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許多頭腦將會被認為缺乏光彩?!庇纱耍此嘉覀兊闹新毥逃?,當我們感嘆中職生素質低下,并為教育、教學的效果感到困惑的時候,我們又何嘗不是用傳統的智力理論去觀察擁有多元智力因素的學生呢?因此,要使中職教育擺脫目前的困惑與困境,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有必要在多元智力理論的視角下改革中職教學。尤其是對教學有著深刻影響的評價,急需變革。
以傳統智力理論為支撐,以語言和數理/邏輯智力的測定為主干的傳統教學評價體系,雖然簡便、易行、好操作,甚至長期以來被認為科學、客觀、公正。但是,在多元智力理論的視角下,它就顯得蒼白、狹隘、以偏概全,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對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語言和數理/邏輯智力處于劣勢,是這一評價體系下的失敗者,也可以說是這一評價體系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我們不加以改革,勢必會在經常性的否定中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特長,進而導致惡性循環。哲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币虼?,我們認為:中職教育應根據多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