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課中學生各抒己見、各盡所能,“亂”成一團的課也絕不是一堂差課。只要教師能愉快地教、學生能愉快地學,就一定會讓學生在音樂課中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關鍵詞:新課程;音樂教學;活而不亂;亂而有序
音樂課提倡“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開放式教學,在課堂上教師扮演多種角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解放”學生的手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課堂上活潑好動、手舞足蹈。其實,在新的教育改革的形勢下,音樂教師必須要正視音樂課堂上這種“亂”的現象。
一、音樂課的“亂”
1.“亂”是音樂教學特點的需要
音樂教學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講到音樂課必須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等。這就要在教學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學生只有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才能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才會勇于探索。所以音樂課一定要“亂”,這是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需要。
2.“亂”是觀念更新的結果
傳統的教學是學生圍著老師的指揮棒轉,教師設計好整堂課,甚至還把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強加給學生,學生只是聽眾,只是被動地應答,而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致使許多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相反,如果教師走出“封閉”“守舊”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平等地融入學生之中,做他們的朋友,傾聽學生的聲音;因時而異地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到學生中間去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才能夠“喜歡音樂,更喜歡上音樂OPcv3LLYAtNYW3Vhk2+oBYPt7EJN65LAUXTNmVxJR54=課”。
3.“亂”是自主學習的體現
當今的教育不就是學習過程要圍繞學生,強調學生要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和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嗎?音樂本身沒有什么標準答案,教師要允許學生抒發自己對音樂獨特感受和見解。
二、音樂課應該是活而不亂
上述的“亂”使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得到“解放”,潛能得到發揮的體現。但不可否認,有些學生的自控能力差,如果老師的教法不能吸引學生,未能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讓學生開展興趣盎然的學習,則會失控、混亂。因此,應采取“活而不亂”的音樂教學。
1.處理好嚴與寬的關系
“嚴”是有課堂秩序要求,各個環節銜接自然,不是教師對學生嚴厲,故意制造嚴肅的氣氛。“寬”需要教師創設開放式的教學環境,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動”。
注意放寬教師的心態。教師必須放下架子,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融入學生當中去,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用自己的熱情激勵、帶動學生,讓他們在音樂中體驗滿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樂趣。
注意發揮學生的個性。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感受也會不同,加上音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寬泛性。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對學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態度,形成默契。這樣他們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因此,教師既要賞識他們的長處,又要用寬容的心態去看待他們的短處,讓學生發揮個性,增強信心。
2.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
老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不是放縱學生,聽之任之,否則就會偏離了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教師要有目的、大膽地“放”,既要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又要亂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課堂的整體。
3.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
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活動,不能從頭到尾都動,盡量做到動靜結合,動靜分明。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符合教學實際,具有一定的層次化?;顒硬粸榻虒W服務,那就失去了意義,學生純粹是玩,不能在玩中獲得知識。所以教師要從教學實際中安排活動,體現它的教育價值,同時所設計的活動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音樂充滿著絢麗多彩的詩情畫意,它需要通過幻想和想象才能身臨其境。因此,音樂課堂既要動,也要給學生一片寧靜的空間,讓學生在動靜結合的環境中去體驗音樂的美。動中有“靜”這樣的課堂更具感染力。
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動態表現,對學生給予肯定、賞識的評價,促使學生在追求評價中規范自己的言行。教師的評價有著明顯的調控、激勵、導向的作用和功能。
總之,在音樂課中學生規規矩矩、安分守己地聽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課,學生各抒己見、各盡所能,“亂”成一團的課也絕不是一堂差課。只要教師能愉快地教,學生能愉快地學,就一定會讓學生在音樂課中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ㄗ髡邌挝?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