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新課改的英語教學中,不論是教學方法設計還是教學過程設計,不論是整堂課的設計還是片斷的設計,都應以語言學教學理論為依據,考慮教學的三維目標,即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渠道是閱讀教學,閱讀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新課程標準符合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教本有利于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材料,通過對文本中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現象進行分析、運用、總結語言規律,完成由淺入深的語言知識的認知和再現過程。
在英語基礎知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中,首先要逐步強化技能性閱讀訓練,以解讀語言為主線,認知活動為核心,以目標選擇、中心歸納、細節推理、語意辨析、意向評價等為主要題型,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準確性。在教學中,語言知識和技能是語言教學的兩大基本點,應該將兩者有機結合,共同培養。因此,學生的學習是操練語言的過程,也是掌握真實的語言知識并發展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這是為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媒體條件等,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好的過程與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而且也能減輕師生的教學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掛圖、實物、幻燈、投影、電視、錄音、視聽光盤、計算機等教學媒體,但教學媒體的選擇不但要依賴于每種媒體的特征和功能,也要有賴于教學系統中其他因素之間的關系,媒體選擇的重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征,我們應增加教學媒體使用的多樣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升英語教育水平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基礎。英語新課程標準從教育目的、目標、觀念、內容、實施、策略、手段和評價上都進行了重大改革,涵蓋了語言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等,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在英語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主體的、創造性的交流活動,有機地將書本知識與體驗性知識、英語學科性知識與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校內與校外知識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耳濡目染、自身感悟。英語交流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向,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豐富多彩的校園學生英語交流活動就是最好的語言實踐,它陶冶了學生的心靈,喚起他們美好情感的生發。
新課程教學是按照三維目標有目的、有組織進行的活動。通過教學設計,教師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明確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與方法,并明確檢查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堂教學設計對幫助教師減少新課改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改進課堂師生互動有重要作用,是教師應有的教學素質之一。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