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課程逐漸成為遠程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對現有網絡課程的現狀及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網絡課程設計、開發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課程;網絡教育;問題;對策
Abstract:Web-based curriculum was a mostly means in distance education. Problems of web based curriculum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ssues were given.
Key words:online course ;web-based education;problems;solutions
網絡課程是網絡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絡教育中,教學活動圍繞著網絡課程展開,網絡課程是實施網絡教育目標的基本單元和核心??v觀目前的網絡課程,雖然各有特點,但也暴露出以下一些問題:偏重教學材料的制作,較少關注網絡學習環境的構建;偏重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為主,很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為主的網絡教學模式的探索。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適合網絡教育的教學模式,開發適合網絡教育的網絡課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課程的概念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1]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教學內容是以知識點為基本單元,以文本、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為綜合表現手段的課程內容。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是指支持網絡教學的教學資源、教學平臺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
二、我國現有網絡課程的現狀分析
1.教育部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教育部于1999年啟動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經費,重點支持若干所高等學校網絡教育學院的網絡課程建設和應用,并實現資源共享。
2.在研發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在教育部《啟動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討論了網絡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原則、技術規范、方法等,提出了《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試行稿)》,為課程的開發提供了一個方向。在實踐方面,部分高校的網絡學院和各中小學的網校都在積極開發網絡課程。
3.網絡課程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應用方面,我國的大多數網絡課程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網上的學習材料,還要求學習者通過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網上練習和測試進行異步雙向交流;只有極少數高校網絡學院采用視頻會議系統。然而基于網絡課程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部分高校網絡學院在其他省、市開辦教學點,部分還沿用傳統課堂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一些高校網絡學院(遠程教育學院)網絡課程建設的網上調研,可以發現網絡課程建設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總結如下:
1.網絡課程、網絡課件、網絡教材的混淆
目前,關于網絡課程與網絡課件的界定顯得模糊不清,有時被認為是同一個概念或同等的概念;更有人把網絡課程理解成教學內容的簡單羅列。在網絡課程中只有幾個課件或幾篇講稿,指定參考教材。概念的混淆,導致很多高校把各學科的網絡教育誤認成傳統的課堂教育,從而大大降低了網絡教育的效果。
2.課程體系大而全
從各學科的網絡教育看,開設的課程比較齊全,但缺少規劃,顯得過于急功近利,高校網絡學院只是針對當前各科教材做簡單的網絡化教學,沒能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不能體現出網絡教育的優越性。
3.重教學內容呈現,輕學習環境設計
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要求必須更加自主地進行意義建構,因此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網絡課程不是僅提供資料,而是影響學生使其成為自己的“教師”的重要工具[2]。從調研可看出,大部分的課程都是文本教學材料或教師講稿的簡單呈現,沒有給學習者設置模擬真實的學習情境,缺少一些讓學習者去解決的現實問題,無法讓學習者進行小組協作、角色扮演、討論、問題解決等。
4.自主學習資源不足
自主學習是網絡教育的一大特色,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實現學習活動的時空分離。目前網絡課程在自主性學習方面只是體現學習者自己學習這一點,并沒有為他們提供種種有利于進行自主學習的資源。對于一門課程來說,不可能做成百科全書式的,只能關注本課程的教學,這樣對于原來對該領域不甚了解的學習者來說,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一些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這些學習者就非常需要相關知識的電子圖書館式的資源庫。
5.缺少評價與反饋
評價與反饋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目前網絡教學的評價方式僅限于教師對學習者的評價(作業和考試),很少考慮學習者自身的評價、同伴的評價,而這兩種對于學習者獲得學習成就感非常有效。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往往是僅給出答題結果,而沒有給出適當的分析、評語,學習者只能自己猜測、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相應的對策研究
1.加強教育技術培訓,幫助教師改變觀念網絡課程的建設
如情境創設、學習者解決問題、學習策略的選擇等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和指導。因此要建設高質量的網絡課程,首先要解決的是轉變教師對新信息技術的態度問題,要消除教師對新信息技術的“抗拒”和“恐懼”意識,讓教師了解新信息技術,了解網絡教育,并積極參與網絡教育。
2.教學內容多媒體化和情境化
隨著網絡寬帶的拓寬和網速的全面提升,基于WEB的多媒體教學將是網絡教學的趨勢。網絡課程的發展方向是基于流媒體技術的虛擬真實教學環境等更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
3.交互方式多樣化
交互有同步、異步形式,交互方式不僅是基于文本的電子郵件、討論區、BBS,還將出現基于文本和圖像的電子白板、應用進程的共享等方式[3]。
4.導航系統便捷化
一個適于自主學習的便捷導航系統應該至少包括:課程結構說明、課程的層次或網絡目錄結構(如網大的課程結構)、學習歷史與狀態記錄、課程和學習單元快速鏈接、便捷的資源檢索、導航幫助等。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CELTS-22.1.網絡課程評價規范(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2002-06-07.
[2]張巖.淺談網絡教學的作用和模式[J].青島大學師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