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正確認識數學本質;教師應科學地理解數學課程;教師應該對教材有合理的把握。
關鍵詞:數學本質;數學課程;合理
在新課程背景下,應怎樣有效地解讀教材,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數學本質,科學地理解數學課程,合理地把握數學教材。
一、教師應正確認識數學本質
許多學科的研究與發展都要以數為基礎,各學科、各領域與數學的緊密結合,促進了它們的長期發展。數學是提高人類邏輯能力的最佳工具,通過學習數學,人類不僅在提升自身的素養,而且在生活和事物中受益終生。
數學知識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直接應用和交流的工具之一,比如對數的概念和運算,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知識,與信息的處理,統計與概率等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調查中常用的,當人們進行多種方案的規劃和優化時,時常用到函數方程等,因此數學知識和數學水平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應用科學的基礎便是數學,而應用科學是高新技術的更多基礎,現代的數學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技術的重要支柱之一,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突出特點是定量化,而定量化的標志正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總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更有研究過程中令人著迷的探索與創造,數學已經從一門科學演變為一門技術和科學,一種語言和思維方式、一種方法和藝術、一種工具和載體。
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對數學本質的闡述。
二、教師應科學地理解數學課程
一個數學教師只有對數學有科學的理解,才能為數學課堂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對數學課程的科學理解,應該基于課程目標的把握和課程功能的定位兩個層面:
1.課程目標的把握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能得到充分發展。
2.定位課程功能
(1)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仍是要求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但所學知識應是學生未來生活和發展所必需的,而不是知識越多越好,題目越繁越難越好。另外,數學知識范疇中特別強調包括數學事實和數學活動經驗,這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思考如何加強知識形成的過程。
(2)通過數學學習,不僅要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高數學素養,會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
?。?)數學課要承擔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任務,也要承擔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任務。所謂創新,只要學生在他學過的知識范圍、現在的知識水平下,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新的方法都屬于創新,都應予以表揚鼓勵。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對數學本質正確的認識,對數學課程有科學的理解,使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與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建議和指導。
三、教師應該對教材有合理的把握
學科的基本結構是由學科的知識結構和觀念系統組成的。在做教材分析時,只有認真研究學科的基本結構,才能了解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和教學本質。學科中的具體知識與解題方法既是學科基本結構的衍生,又是學科基本結構的再現。突出學科的基本結構,是對開門課程及其章節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有助于對學科的知識、觀念、方法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有助于對課程、章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經驗表明,分析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和決定因素。目前的狀況是許多年輕教師把課堂教學的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上,由于分析教材和把握教材的功底不足,常常使得教學過程看起來熱熱鬧鬧,但教學效果卻不夠理想。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對整個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有所把握,明確單元或章節教材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ㄗ髡邌挝?河北省泊頭市張莊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