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響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學社會環(huán)境、家庭因素環(huán)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師生教學行為等,學生的心理因素是影響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之一。學生心理因素對思想品德課堂影響的幾類問題實質是學生要獲得一種主課上無法得到的補償心理。教師遵從新課標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有效教學。
關鍵詞:有效教學;補償;學習動機;好奇心;注意力;學習情緒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思想品德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當難做,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國的思想品德存在著相對疲軟的狀況,很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要求。對于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容樂觀,影響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學社會環(huán)境、家庭因素、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師生教學行為等,我就影響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之一——學生的心理因素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生心理因素對思想品德課堂影響的幾類問題
當前,學生學習心理因素對思想品德課堂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類問題:
1.學生將思想品德課程視為放松的、無所謂的副課,學生紀律松散,導致課堂教學組織難
2.學生容易產生偏激的行為,如不能參與正常學習活動、發(fā)出較大的聲響、捉弄他人,其他同學不能正常學習
3.學生經常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同學之間聊天、搞小動作,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
這些實質上是學生要獲得一種主課上無法得到的補償心理。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或學習上的壓力,而發(fā)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yōu)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調節(jié)、平衡機制。
二、基于學生心理因素產生的課堂紀律的主要原因與對策
1.不良的學習動機
由于思想品德,只是傳統(tǒng)教育上的一門“副課”,導致學生普遍輕視的思想,也因此產生了不正確的學習動機,把它當作一門為“主科”減負的放松課。
?。蹖Σ撸葜鲃优c學生相互交流,盡可能利用一些課堂或課外時間,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的必要和重要性,糾正學生抱著無所謂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其正確的學習目的,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大致可分為外部動機激發(fā)和內部動機激發(fā)兩種。外部動機的激發(fā)主要是創(chuàng)設條件,如獲得獎賞、老師當眾的贊揚、參與活動競賽等方面,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內部動機側重于內部各種心理因素,如培養(yǎng)對思想品德的求知、探索、興趣等,求知意愿強學習的動力就大,效果就好,更容易激發(fā)學習動機。不可否認,游戲和活動是思想品德課的一種重要資源,我們可以在教學上,將游戲、活動和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放松心理需求。比如:在講述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習俗時,課前,讓學生搜集中外在衣食住行以及人際交往中的風俗習慣的資料,上課時通過“比一比,看誰像”的活動,比較中日、中韓等在人際交往中習慣的不同,體驗多姿多彩的文化。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當然,課堂上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豐富的情感和有潛移默化作用的價值觀。
2.消極的學習情緒
青少年的大腦皮質結構和機能方面發(fā)育雖已基本完成,接近并達到成人水平,但其意志力還比較薄弱,心理承受力不太強。有些學生由于基礎差,或學習方法不當,造成學習成績不好,經過努力后,卻沒達到預期目標,于是開始失望,學習情緒開始低沉、身心上產生疲勞。有些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采用一些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方法,在課外給學生請家教,剝奪了他們必要的娛樂時間,學習已異化成學生不堪忍受的負擔,學生內心深處滋長厭學情緒,而且由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控,大腦容易疲勞,課堂上情緒低迷,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當學生的自信心受挫,就容易產生焦慮、自卑、膽怯的心理。心理受損,則容易產生學習的抵觸、抗衡等心理,甚至是與老師、同學產生沖突、破壞教室設施等消極行為。
[對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語(詞語)接龍賽”“故事大比拼”“播放樂曲、視頻”等。如設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導入,我首先播放一段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視頻,使學生了解瘦肉精事件、臺灣塑化劑等事件,然后讓學生自己上網搜查它們對人體的危害,學生踴躍參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找準學習的切入點,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調控教學的難易程度和適量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經過一定的努力后,獲得喜悅,樹立起個人的自信心,并進一步增強學習的動機,減少其他的課堂問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上思想品德課的意義。
3.流失的好奇心
應試教育下的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使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無味,缺乏興趣,以至影響學習。
以上原因,集中體現(xiàn)在學生好奇心流失。作為一名政治老師無力去改變一些客觀因素,而我們也并非無能為力,怎樣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盡力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策]將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品德課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拋開課本上的事例,利用鮮活的時事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是學習品德課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歷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體現(xiàn)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愛好和平、團結統(tǒng)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藥家鑫事件的爭論認識到公平正義的重要、生命的價值;原重慶公安局司法局局長文強受到法律嚴懲體現(xiàn)黨反腐的決心;“2010上海世博”成功舉辦,“嫦娥二號”成功發(fā)射,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教師可以把這些新鮮的材料提供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關注、收集材料。如通過手抄報、主題演講、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的積極性,滿足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收獲成功的喜悅??傊?,只要活學活用,能面對全體學生的實際,思想品德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
4.薄弱的注意力
據(jù)中國關注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yè)發(fā)展中心聯(lián)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對中國青少年注意力的狀況進行調查。調查范圍覆蓋了全國五大區(qū)域的八大城市,調查對象是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當具體回答“能堅持多久集中精神地聽課”時,結果不令人滿意。在一節(jié)課中能堅持集中注意力30分鐘以上的僅有39.7%,大部分只能堅持15~30分鐘。近八成青少年承認在上課時“有時走神”。不難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難以持續(xù)集中,缺乏一種對個人行為的自我管理能力。
[對策]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各級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恰當?shù)膯栴}時,必然會進行主動地學習。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任務不相符合時,不僅使學生的潛能受到壓抑,而且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受到影響。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做出即時評價,靈活調整教學設計,并用發(fā)展的、鼓勵的語言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以鼓勵、賞識等教育方式為主,我們在批評教育時,應注意不要直接的訓斥,而要用舒緩的語調指出其行為的不當,這樣避免引起學生內心的對抗,而是理性的認識和有意弱化學生的不良行為,關注其積極與進步的行為,如表揚后進生能夠參與學習實踐,并擇機在班上展示其閃光點,讓他們感到自己被老師關心、也有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調適學生的學習情緒,讓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只要教師遵從新課標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方法,就一定是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
?。ㄗ髡邌挝?江蘇省鹽城市建湖實驗初級中學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