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學習方式之一的“合作”,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對打造高效語文課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對小組進行優化管理,在課堂行為上進行完善,才能實現語文學習的高效。
關鍵詞:學習小組合作;語文;高校課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組合作學習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手段。在教學中如何強化小組合作學習,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就成為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時時思考的問題。
一、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學習是學生進行交互協作式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經常在一起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這對于消除學生由于個別化學習帶來的孤獨感、提高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因而教師要掌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達到“教與學”的雙贏。
二、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
合作小組不是學生數量的簡單組合,也不是學生的自愿組合,而是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從學生的能力傾向、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背景、教學內容的特點等方面出發,搭配成若干互補型的學習小組。互補型的小組其實就是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各具特色,每個組的總體實力應該盡量保持一致。這樣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可能,進而達到相互取長補短的目的。合作學習是對語文學習方式的補充和改進,它強調以教師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使學生高效地獲得知識和能力。
三、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
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在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各司其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對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明確分工,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每個小組中設立小組長,組長由民主推薦、選舉等方式選取,并由小組決定各成員的角色或任務。只有分工明確,職責到位,學生之間才能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借助群體智慧,尋找最佳效果,從而形成有效的小組合作。在集體的榮譽之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小組成員為著共同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從而真正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四、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1.以基礎知識為平臺,做到高效預習
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訓練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充分發動學生,調動組內資源,生生互動,進行高效學習。可在小組間舉行字詞聽寫、詩詞默寫、成語改錯等比賽。或者在平時的預習抽查中,以組為單位進行檢查,無論抽查的是個人還是整個小組,都獎罰分明,同時把答題情況全部納入組間的競賽評比之中。當然,為了真正達到高效學習,對于抽查中發現的差生,還要進行個別教育和輔導。
2.以基本技能為目標,達到高效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指“聽、說、讀、寫”幾方面,這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才能真正提高。那么要創造一種情境化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文互動等多維的語文實踐空間。小組合作學習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要力戒合作學習的‘假’與‘浮’,不能假討論和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討論的時間要充足,內容要有價值和深度,避免走過場。”總之,教師要始終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萬科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