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充滿詩意的品德課堂里,探求人生的真諦,學生才會感到成長的愉悅,才能自由地飛翔和向往。而要達成這樣一種教育境界,離不開尊重學生。用愛以及愛的藝術,使教育告別苛刻和苦悶,摒棄呵斥與高壓,拒絕簡單和粗暴,從而教書得法、育人無痕。
關鍵詞:尊重學生;詩化教育;潤滑劑
新課程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課程改革實現了課程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地說,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全面而和諧的發展。教書與育人,是統一的整體,是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每一位教師一心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標。但是,對于硬性的教書和軟性的育人兩大教育任務,教師要將二者加以有機的整合和有效的實施,確實需要一個探索、實踐、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最人性的是最好的”。給學生內心自由——新課程追尋著詩意的學習。“詩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種教育的美好的境界,在這里,詩僅僅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意味著優雅,意味著美好,意味著自由,意味著幸福,意味著對庸俗功利的教育現實的遠離和抵制。品德課堂的生命活力,在于憑借詩意的追求,讓學生煥發出詩一般的創造力。當學生木偶般規規矩矩地安坐在教室中,最常做的運動就是解題考試,他們怎么不對學習乏味?怎么不對老師學校反感?在充滿詩意的品德課堂里,探求人生的真諦,學生才會感到成長的愉悅,才能自由地飛翔和向往。而要達到這樣一種教育境界,離不開尊重學生。
一、把學生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教師要把自己與學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致力于研究教材,同時要著力于學生的實證性的行為研究,學生反映好,才是真正好。一般而言,新教師更多考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權威形象,以便更好地掌控課堂秩序。為此,他們要把自己變成知識的占有者,以獲得學生的尊重和順從,他們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認為重要的教法的研究上和學科知識的補充上,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需要和與學生的溝通,因而不免要走些彎路。
把學生擺在第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