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逃跑者?
2011年10月12日,徐勇消失了,這開始引發恐慌。據媒體報道,他累計欠債1億元人民幣。與溫州民間借貸引發的各色跑路潮不一樣,徐勇處于引領中國汽車經銷商跑路的潮頭。始終處于增長狀態的中國汽車,在多變的政經形勢下,也開始為資金所累。依照目下的形勢,這絕不會是最后的逃跑者。
徐勇的南海悅亞事發有清晰的軌跡。2011年3月,徐勇資金鏈遭困。6個月之后,即2011年9月30日,南海區法院查封了這家專營店。2011年10月初,從該專營店購車的消費者無法拿到被抵押給銀行的《車輛合格證》,遭遇用車困難,進行維權。
這一系列的事件并不孤立。對于大部分的汽車經銷商而言,抵押新車的《車輛合格證》成為他們融資的主要渠道。在這一過程中,經銷商、貸款銀行、抵押的合格證三者之間形成了閉環的游戲。沒有嚴密的制度層面的約束。
因此,類似的事件在中國汽車市場并不鮮見。2009年4月,北京眾義達資金鏈斷裂。2008年6月,浙江金烏集團資金鏈斷裂,作為擔保人的浙江中汽陷入深淵。2008年6月,浙江眾城汽車破產。2008年4月,山東華達集團遭遇資金困擾,整個集團難以為繼。
由是觀之,徐勇只是拉長了這個名單而已。
徐勇事件讓更多的經銷商正在作出或者已經作出了另一種選擇。這便是在中國汽車經銷商領域備受推崇的集團化發展。在大部分的汽車經銷商投資人看來,集團化與上市是他們最終的目的。這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經銷商領域的潮流,就像即將開始的跑路一樣。
其實,在本質上,這與徐勇所面臨的選擇一樣。只是,這需要新的爆發點。按照現在市場發展的態勢,下一個徐勇很快會出現,它或者是獨立的汽車經銷商,或者是大型的汽車經銷商集團。
畢竟,中國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并不能完全掌握自身命運。(付輝)
小企業借款合同獲免3年印花稅
中國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公告稱,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此前,由于官方緊縮信貸,導致眾多中小企業難以為繼。一些融資困難的企業被迫通過“地下錢莊”借高利貸,從而引發浙江溫州的信貸危機。在此情形下,中國官方為維護穩定,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扶植小型企業。(Steven Yang)
中國房價漲難跌亦難
上海某樓盤的新房最近打折引起一些業主不滿,在倒霉的房地產開發商的售樓處里鬧事。由于中國中產階級越來越把買房作為財富的保值手段,業主的舉動還凸顯出經常被忽略的一個風險──社會騷亂。如果中國政府希望讓民眾買得起房子,就不能讓房價漲得太快。而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希望避免經濟和社會動蕩,也不能讓房價下跌。(Tom Orlik)
美聯儲可能出手扶持樓市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杜德利近日表示,疲弱的房屋市場繼續嚴重妨礙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可能采取更多措施壓低抵押貸款利率來支持房市。杜德利說,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是美聯儲提振經濟的一個可能選項。“我認為美聯儲沒有彈盡糧絕。”杜德利還預計歐債危機將得到解決。(張濤)
魯比尼:英美歐將陷入二次衰退
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表示,目前英國、美國和歐洲等全球最大的發達經濟體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超過50%,歐元區問題將持續很長時間,同時歐元區可能已經開始出現衰退。來自歐元區最大的風險是其問題可能蔓延,同時可能出現影響超過雷曼兄弟倒閉的無序主權債務違約。魯比尼表示,未來幾年中國也面臨經濟硬著陸風險,但他預計資源需求將保持強勁。(Enda Cur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