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生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承受力與生理上的發育產生嚴重失衡。隨著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漸增加,導致青少年更注重對異性的注意,對性知識的極度渴望,但目前的生理衛生課,已不能滿足中學生的認知要求。因此與其讓學生對性知識好奇、猜測、渴望,不如讓學生徹底了解。我們可以借助初中生物課《生殖》一章,對中學生開展青春期性
教育。
一、青春期生理教育
對生殖器官結構、生理方面進行教育。讓學生對兩性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有科學的認識,消除神秘感,正確認識和對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現的變化,正確認識月經和遺精,獲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識和能力。注重性生理知識的傳授,諸如:月經是如何產生的,在月經周期中哪個階段是容易懷孕的危險期,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應,一旦發生了,如何處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病例,告訴他們性器官會發生哪些疾病,如何預防,從而使他們特別是女學生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獲得自身保健知識。
二、性心理教育
有人認為青春期性教育即性知識教育,其實性教育是一個內涵十分廣泛的課題,其中性心理教育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它對于解除中學生由于生理的變化而產生毫無準備的心理恐懼是極為重要的。結合《生殖》一章內容可在如下四方面進行性心理教育。
1.正確對待月經
教育女學生,特別是引導初潮較早的女學生要以鎮定和坦然的心情對待月經初潮,對第二性征無須加以掩飾,如束胸、穿緊身褲。同時也讓她們清楚地認識到女孩有了月經即有了排卵,若有適宜的條件(如遇到精子)是可能懷孕的道理,學會注意保護自己。
2.正確對待遺精
首先講清精子是怎樣產生的,精液的成分及精滿自溢的道理。消除有些男生受錯誤觀念影響把精液看得比血液還重要,為遺精
焦慮不安或驚恐萬分。
3.正確對待手淫
指出偶爾手淫是一種滿足性欲的方法,要祛除他們的罪惡感,但告訴學生頻繁手淫對身體傷害大。建議學生多參加活動,如打籃球、乒乓球等,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學習和有益的活動中來,釋放多余的精力。
4.正確對待異性吸引心理和早戀傾向
男女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就會有彼此接近的需要,生理學上
稱之為“異性接近期”。表現為學業有問題,也愿意向異性同學請教。還有學生產生了想戀愛的心理,這就需要告訴學生這種心理非常正常,但要明白在心理和生理不成熟期的戀愛不會甜美。對已有早戀傾向的學生不要歧視,更不必大肆渲染。可以找他們談心,說悄悄話,也可以召開如“師生對話”形式的主題班會,實實在在地回答學生們關心的問題,談自己是如何度過青春期的。在班里開展“一幫一”的活動,規定同性、異性結對子不限,達到引導學生的目的。
三、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講《生殖》一章時,還需以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為核心,中學生性道德觀念的確立,簡單的概念講授不能解決,我們要研究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心理發展的規律。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正經歷著一個情緒、情感體驗由直覺到自覺的過程,由于他們正處在青春期的“急風暴雨”時期,因而對性的情緒、情感體驗是非常強烈的。由于這種情緒、情感體驗的社會內容較少,生理因素較多,他們的行為常被情緒左右,具有極大的沖動性和盲目性。尤其是“性解放”“性自由”以及網絡、黃色書刊和音像制品的侵襲和毒害,使他們道德觀念淡薄,導致“性罪錯”和性犯罪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我們在向他們傳授性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性道德的觀念,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志,顯得更為重要。
可以通過專題片、書籍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人”,學會用社會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性行為,以符合社會要求。在與人交往中要自尊、自愛、自重。對來自體內的性騷動,要理智地加以克制;對來自社會的性刺激、性騷擾能潔身自愛,不隨波逐流。
指導學生學習一些性法律常識,讓他們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因模仿他人的不軌行為而導致性犯罪,一些發生“性罪錯”最終走上性犯罪道路的中學生,多是法律意識淡薄。
但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靠一兩堂生物課就能完成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協調起來,從各方面對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響。家長、學校、社會都來關心孩子,對青春期犯有錯誤的男孩、女孩不要歧視,應該團結—批評教育—團結—關愛。多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多關愛他們的學習、生活,使他們健康愉快地度過人生美好而不成熟的階段。作為生物教師,除了身體力行之外,還要不失時機地在生物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使學生安全健康地渡過青春期。
(作者單位 甘肅省西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