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經被廣大教師認識、接受并實踐,但在教學實踐的具體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就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并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現狀;低效;策略
一、中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低效原因分析
1.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準確界定,存在過度使用
盡管合作教學已經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在理論上未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進行深刻理解,造成所謂小組合作學習,仍停留在傳統的“小組議論”的層面上,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同時一些老師為了合作而合作,為了手段而手段,不是從授課內容實際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合作學習方面還存在著過度使用的現象,過度使用合作學習會導致策略的失效。
2.教師對角色定位缺乏準確認識,缺少必要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教師在組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做好角色轉變的準備,他們忽略了教師在這一轉變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多元角色定位。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如何交流與指導,缺乏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交往的監控,缺少對學生合作技能的培養。
3.學生參與度不均衡
學生合作意識不強首先表現在有些學生不愿合作,不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不愿與他人分享成功,不善于與他人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實際上好學生參與的機會往往很多,好學生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往往成了聽眾。參與度不高,導致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影響了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4.學生未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常發現有些學生表現出無所適從,甚至消極抵制,出現這些狀況,一是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和機會;二是教師未進行必要的合作技能訓練;三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一些人關注的焦點主要是競爭取勝。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解決策略
1.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理念,準確進行教師角色定位
教師要加強學習,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準確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原理是實施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加強對合作學習理論內涵、操作方法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熟知構成合作學習的要素,領會合作學習的根本精髓,掌握合作學習的有效手段,確保合作學習在正確的理論指引下付諸實施。
2.優化合作學習策略,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處理好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自主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
方式。
3.構建合理的合作小組,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規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建立了合作小組,還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
4.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加強學生合作技能培養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傳授,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或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培養學生以下交流的習慣:一是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在“主持人”的協調下,組內成員輪流發表意見,若意見不統一,則由“記錄員”記錄,待小組匯報時提交全班討論;二是尊重別人發言的習慣。每一位小組成員要認真傾聽同組成員的意見,要學會尊重他人,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發言;三是小聲交流的習慣。小聲交流的目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互相干擾。
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學會溝通和寬容,學會協作和分享,達到精神的熏陶和審美的共享,讓我們正視問題,走出低效,構建更為有效的小組合作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學苑出版社,2001.
[2]馬蘭.合作學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程勝.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盛群力,鄭淑貞.合作學習設計,2006.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