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近年來在大學校園里頗為流行,那些聽上去很美的成功案例讓許多大學生的內心蠢蠢欲動。不少懷揣夢想的年輕學子轉身成為校園里的創業先鋒,走出了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創業之路。“90后”大學生單偉宇正奔走在自己的創業路上……
感興趣:自修經濟方面知識;開網店:創業路上第一桶金
和大多數創業學生不同的是,單偉宇選擇的創業方向并非自己的專業領域。在大學的三年期間,通過不斷的努力與嘗試,單偉宇先后張羅著一個銷售電子產品的網店和一家打印店,最近,他又成為一家韓國料理店的老板。
單偉宇,蘇州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大三學生,相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單偉宇坦言自己更感興趣的是經濟方面的知識。“我本來的專業需要很大的感性的創作熱情,我自己是個偏理性的人。對于經濟方面的事物倒挺有學習的欲望。”大一開始,除了修自己的專業課程,單偉宇報名參加了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自考,到現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課程已經全部修完,并通過考試,只等拿最后的學位證書了。
說起最初的創業動機,單偉宇的眼中掠過一絲悲傷。“原本生活一直都挺無憂無慮的,但高二那年父親的病逝從此改變了我原有的生活。”父親的離世讓單偉宇一夜成長。為了減輕母親的獨自養家的壓力與負擔,單偉宇決定要盡快讓自己實現經濟獨立。高考結束后的那個暑假,他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個網店。“我那時候經常會在網上買東西,對于這樣的一種交易方式產生了一些興趣,平時也會去了解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加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所以當時就想到了這樣的形式。”進入大學后,他就開始籌劃運作自己的網店了,而正是這個網店為單偉宇挖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憑借自己平時對電子產品的興趣和了解,通過前期的調研工作,單偉宇決定在自己的網店銷售諸如手機、電腦、單反相機等電子產品,“像U盤之類的小產品,利潤不高,很難做起來。在媽媽的支持下,起初就投入了5 000元,用來支付相關的手續費,完成最初的一些交易。”至于貨源渠道,單偉宇最初主要是通過網上找到的一些有實體店鋪的商家,然后對比商品價格,品質等多方面信息,再通過上門看貨,多次交易后,最終確定它為自己的貨源方。有了多次的交易,在這樣的“貨源”手里,單偉宇就能拿到更大的優惠。
事實上,相對于一般的網上交易而言,單偉宇所開展的并不能算是純粹的網上交易。“我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在讓買家看到實物后再付款,而且主要的買家都是通過我在各個高校的同學朋友介紹的。網絡上的客戶他們一般最擔心的就是商品的品質是否與描述的情況相吻合,而如果能直接從認識的人那看到實際貨品后再付款,他們就會比較放心。”對于單偉宇來說,這也減輕了他的資金壓力,于是他便采用了這種模式來經營他的網店。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形式,所以在單偉宇的店鋪中,同類商品的銷售價格也比其他的店要稍微高。
“我一般有自己的原則,就是做一單生意,賺取中間利潤都是固定的,不會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價格。同時,對自己所銷售的貨物的品質,我也是非常講究的。”經營三年以來,他的店鋪每年的營業額達30萬元,利潤維持在10%左右。
創業外沿擴大:開打印店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
由于本是出于自身興趣,在創業的路上,單偉宇不曾想過停歇。今年年初,他又和同學合伙開了一家打印店,考慮到所在校區只有一家打印店,而且離自己學院較遠,同學們平時打印都不是很方便。在知道學院樓下咖啡室有一處空著的場所后,單偉宇就開始琢磨著要在這開一家打印店。得到學院的批準后,他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學許銘搭起了伙。因為買不起新機器,他們買了兩臺二手打印機。其中一臺機器由于經常故障,而他們又缺乏維修經驗,沒過多久只能將近兩萬塊買來機器以幾千塊錢的價格賣出去了,損失1萬多元。但由于打印店收費相對外面的要便宜,而且還為經常來打印的同學辦卡優惠,半年下來,小店在滿足基本開銷的同時還有一些贏利,同時他的這家小店還為院里的貧困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單偉宇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當時在開店的時候就沒想靠它來賺錢,主要是想為院里的同學提供一些更為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