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獨生子女比例迅速增加,在今后四五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獨生子女將成為我國教育對象的大部分,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已成為一個關系整個新生一代面貌的重大問題。所以,教育好獨生子女是一件大事,而獨生子女的幼兒期教育尤為重要。作為幼教工作者,如何做好獨生子女的幼兒期教育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要掌握和了解獨生子女個性品德發展中的特點
一般來說,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身體狀況、智力水平兩大方面相比,獨生子女相對表現出更大優勢,他們的身高、體重要高于和重于非獨生子女,智力平均商數要高些。而在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相對表現差些,獨生子女普遍缺點是任性、膽小、依賴性強、生活自制能力較低等,這正是獨生子女成長中的薄弱環節,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獨生子女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個性品德特點,與其生長的家庭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全面分析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主要特點是一個“獨”字,伴隨這一特點便形成了影響獨生子女身心發展的種種特殊條件,從積極方面看,獨生使家庭結構簡單,經濟負擔輕,孩子得到長輩更多的關心和愛撫,這無疑為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獨”的特點中,也包含著若干不利于良好品德形成的消極因素,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克所說的那樣,“一個家庭如果一個孩子,父母就會有意無意地嬌慣、遷就、溺愛,加上沒有兄弟姐妹的相互制約,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虛榮的性格,給家庭帶來不幸和禍害?!边@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應該引起家長、保育工作者和學校的重視,所以及早探索如何教育獨生子女這一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在了解和掌握獨生子女個性品德發展的特點之后,我們應針對其特點尋找恰當的方法,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基。
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幼兒時期是個性形成階段,可塑性很大,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我們要抓緊時機,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搞好獨生子女幼兒期教育工作。
1. 養成良好習慣
在幼兒時期要教育孩子聽話、不嬌慣,養成尊重長輩、尊重別人、對同伴友愛的良好品質?!爸挥幸粋€孩子”一切由著子女是造成一些孩子產生不良品行的根源,當孩子因某種要求不被滿足躺在地上大哭大鬧時,父母應該沉著,甚至走開不理睬。這樣,孩子感到無聊,哭到后來也就自動罷休了事,待孩子情緒穩定后,父母可再和他講清道理,使孩子認識到剛才的行為是錯誤的。這種辦法比較有效,這說明愛護是教育的基礎,說服是教育的前提。
2. 糾正偏食習慣
孩子由于偏食,造成營養需求的某方面不足,就會影響健康。例如孩子不吃蔬菜、水果就會引起牙齒出血等;不吃肉蛋類的孩子往往消瘦無力,抵抗力低,貧血甚至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所以一定要糾正孩子偏食習慣。糾正孩子偏食習慣,要先找出孩子挑食的原因,如果是吃厭或吃了某些事物有過敏反應,就不要勉強孩子吃,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就要逐漸糾正。平時要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說明其對身體的益處,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嘗嘗,開始可以少給他一些,吃慣了再逐漸增多,但不能強迫他吃,大人還應該多動動腦筋,變換飯食花樣,把食物做得“色味俱佳”,以增加孩子的食欲。糾正偏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不斷努力和具有耐心。
3. 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孩子要逐漸學會梳頭、洗臉、刷牙、漱口等,在日常生活的實際練習中,要讓孩子堅持不懈地學習,使其動作逐步由笨拙變伶俐,孩子不去做的事父母要耐心教,孩子有進步就要夸獎、鼓勵。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并且讓孩子把已經學會做的事情鞏固下來,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4. 防止滋長自私心理
有的孩子坐在公共汽車上,見到孕婦、病殘和年老的人也不讓座,只顧自己坐著舒服,家長見到這種情況就應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要光想到“讓了位置是自己吃虧”,要知道父母是子女的榜樣,子女是父母的鏡子,防止獨生子女產生自私心理,還要從家長本身做起。
5. 讓獨生子女處于受教育的地位
孩子的衣、食、玩耍、看電視等,都應由大人進行合理的安排,切不可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有的只肯穿新鞋,不愿穿舊鞋,父母就應該把這種情況告訴幼兒園的教師,共同進行教育,使孩子懂得對用品不能喜新厭舊。同時引導他們從小就懂得尊敬長輩和關心長輩,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成為長輩的助手。
6. 不溺愛孩子
溺愛是極端有害的,它使獨生子女漸漸養成了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慣,要知道溺愛不是愛而是害。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動,交幾個好伙伴,有圖書大家一起看,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東西也分一些給小伙伴,這些有利于孩子養成團結互助、大公無私、關心別人、關心集體的優良品質。
總之,獨生子女心靈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對獨生子女的幼兒期教育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利因素可以經過父母和社會的努力加以克服,所以完全有理由說,獨生子女可以也應該教育得更好。
?。ü枮I市香坊區哈軸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