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習慣,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運動專長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體育教學;鍛煉;習慣;培養
一、何謂鍛煉習慣
鍛煉習慣是根據練習者自身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通過在科學鍛煉方法與合理鍛煉原理的指導下,在體育教師合理的建議下,積極調整自己的鍛煉行為和方法,并逐步發展成為個體需要的自動化的和定型性的行為方式。它是學校體育成果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是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為定式。
二、良好鍛煉習慣的培養途徑
1. 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既要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的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的過程,又要通過體育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思想性,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就應有意識的把思想教育有機的滲透到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去,在提高學生對體育認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的體育興趣。
2. 掌握鍛煉的科學方法
在教學中把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懂得正確的鍛煉程序,運用不同的鍛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只有懂得鍛煉身體的原理和科學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好。我們要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進行身體鍛煉。
3. 構建校園文化氛圍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豐富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文化,培養愛國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樹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意識,以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利用標語、黑板報、電視、校園網絡等宣傳媒體宣傳校園體育文化,利用黑板報、櫥窗的宣傳和海報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宣傳和展覽。如宣傳我國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形成和完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與當前的體育形勢或學校正在開展的體育活動相配合,制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在各類活動的開展中運用海報、球訊等吸引師生的注意力,運用體育標語等進行宣傳。開展體育手抄報、班級黑板報體育專題的競賽,營造體育文化氛圍。其次,在學校的任何領域均要及時進行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的滲透,如談到學習,就要宣傳學習與健康;談到勞動,就要宣傳勞動與健康;談到思想,就要宣傳精神與健康,使校園體育文化深入人心。
4.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體育課本身是讓學生身心得到鍛煉,學生在體育課上應當是主動積極、生龍活虎的。我們現在的體育課,課堂氣氛沉悶。我們要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制訂體育教學計劃與實施中,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磨煉性格。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表現應該是,給學生提供和創造條件,促進外因迅速轉化為內因,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自覺積極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所以能夠積極行動,是因為內心有一種行動的愿望,心理學稱之為動機。動機是一切行動的前提,是推動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心理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因。(1)教師要起模范和表率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為人師表”要注重“身教”。(2)教師要善于疏導。妨礙學生積極性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用疏導的方法使那些妨礙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不利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不少實例充分說明,只有通過耐心的疏導,以理服人,才能正確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教師要謙虛謹慎。教師的言行不僅影響學生,同時也受到學生的監督。教師的威信應該建立在自己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作風之上,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
體育教學是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教養、身體發展過程。在運用教學方法過程中,也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要求,這樣就形成了教學方法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優化原則是在教學原則指導下,綜合運用一系列教學方法的經驗和總結,也是教學過程的一種客觀規律。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張瑞文.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和習慣的培
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3).
?。ńK省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