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已不再相信教師是蠟燭、春蠶的化身;是知識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們只承認教師是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和別的職業并沒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威望日趨衰微便可想而知了。令人疑惑的是,何以人們對教師的形象產生了質疑?究其原因,很令人吃驚,卻也在情理之中:社會的飛速進步和發展,使學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部分教師在某一方面,甚至各方面的表現都不能讓人滿意。因此,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度和尊重度普遍降低,直接影響到家庭和社會。針對這種現狀,根據自己的親身教學經驗和實踐,筆者認為作為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首先,全面豐富自己的知識。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學生沒有理由不敬服。當然,這里所說的知識,并非僅僅是專業知識。它涵蓋了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和素養,以及對其他學科及知識觸類旁通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教師。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妙語連珠是吸引學生的一個亮點。而“妙語”是什么?就是我們積淀了幾千年的用之不竭的文化。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最吸引學生的就是“寶黛”之戀。“木石前盟”的前生緣和無果而終的愛情結局讓學生唏噓不已,很容易觸發心中朦朧的情愫,因為他們正處在“危險的年齡,多思的歲月”。所以,相機引導學生直面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尤為重要。我于是乘機說:“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至死不8c645bd904551fd3c01e81f210ee25e8e20ce7e14b5c464eb05c2cdc8564e79c渝的愛情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甚至不惜一切追求的境界。但試問古今中外,上至萬乘之尊的皇上,下至布衣黔首,又有幾人能真正不畏流俗,鄙棄功名富貴,“將愛情進行到底”?學生齊聲回答:“沒有!”但卻沒有一人能說出其中原因。我繼續說:“因為,愛不僅僅是兩情相悅的浪漫,花前月下的纏綿,更是一種責任;當我們尚無力給予對方幸福時,愛便成了枷鎖、負擔。”“愛,有好多種,老師希望當同學們尚不能背負愛之沉重時,你所經歷的都是催你奮進,助你成長的關愛。”頓時,掌聲雷動,有許多同學在紛紛抄錄我引用的名言和所說的話。并且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課后積極搜集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資料,看他們如何正確對待愛情。
其次,緊跟時代與學生步伐,了解學生所想、所需,避免師生之間有“代溝”。許多教師具有豐厚的知識,卻很難討學生喜歡。只充當了傳授知識的“機器”。主要原因是脫離了學生與現實。他們的詞典里仍然只有曾經叱咤風云的愛國將領;不向命運低頭的張海迪等。而這些人雖然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可對于出生在90后的學生來說,總是有點遙不可及,仿佛在聽一個很久遠的故事,激不起太大的波瀾。學生知道較多的是“200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對他們充滿了羨慕和敬仰;崇拜的是姚明和“超級女聲”。我們的老師或者不知“超女”為“何物”,或者對其嗤之以鼻。對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更不知半首,并鄭重其事地說要把學生引上“正道”,遠離“此類榜樣污染”,最后只能適得其反,被學生冠以“老古董”之稱。現在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叛逆心和自尊心極強,他們喜歡張揚個性,最討厭條條框框的束縛。教師要規范其思想和行為,就必須先走入這個看似“另類”的世界,嘗試接觸新的觀念和事物。在有了足夠的了解后再作相應的判斷。這樣,既能讓學生信服,還可拉近師生距離,何樂而不為。畢竟,我們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比學生豐富得多,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而已。
最后,全方位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身體力行,作好表率,要清楚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對學生的影響,但在實際行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動輒板起面孔“諄諄教誨”或訓斥,學生雖表面唯唯諾諾,心里卻怨氣沖天:“老師有什么了不起?整天就知道訓人!”無形中又拉遠了師生距離,對教學的負面影響很大。筆者認為,教師應首要做到的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成績論學生;其次,放下教師的“架子”,平易和氣,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第三,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總是要求自己提前3~5分鐘“候課”,并且每節課都精神飽滿,適時地用微笑感染學生,師生的關系比較融洽。學生曾告訴我:“您與別的老師不一樣,和我們說話時多用商量的口氣,我們覺得很舒服,愿意和您接近。”其實,對于學生,特別是犯了錯誤的學生,教師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時,也含有不可抗拒的威懾力。因為在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剎那,學生已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羞愧心,教師不必窮追不舍,使其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總之,“人無完人”,教師也不是圣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我們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專業知識和品德修養方面都堪稱學生的典范和楷模。讓我們遠離銅臭,耐得寂寞,固守清高,重新塑造一個新時代的教師形象。
(神木縣大保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