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口語教學研究的背景
1. 新課標的訴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這是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新的界定。從新課標的實施不難看出,對于傳統的聽話、說話到口語交際的轉變,強調了口語交際重要性,對于口語交際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研讀課標中對于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要求和目標,我們感受到了新舊課程標準的變化,這對于教師和教學無疑是新的挑戰。要求教師在傳統口語交際的內容和評價模式下有所突破,并對口語交際的教學有新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教師教學的轉變,使學生達到課標中的要求,具備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達到課標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實現口語交際實踐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轉變,是我們關注和研究的核心。
2. 教育實踐的呼喚
在實踐中,我們主張教育與生活的結合,主張在生活中進行教學。在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這要求教師要在實踐中實現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在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作實際的變革,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去尋找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方式。
二、語文口語交際相關概念的界定
?。ㄒ唬┦裁词钦Z文
語文,這個名稱是從1949年下半年開始使用起來的。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下過這樣的定義:“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結果。語文是文化的載體,作為人們表達、交流的工具,起著傳播知識文化、承傳民族文明的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ǘ┱Z文教學是什么
教學是師生以教材為中介,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
?。ㄈ┛谡Z交際
口語交際即口頭言語交際,指的是人們運用有聲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過程。
三、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探索
(一)立足教材,利用教材進行口語交際教學
語文教材中配有圖畫,這些插圖對于學生們來說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其次幫助他們了解圖畫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最后借助圖畫,鼓勵他們想象、創新,并說出他們的理解??梢哉f,真正的教學是脫離不了教材的,它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源泉。因此,應充分把握教材有利于口語交際的內容,在師生學習教材的過程中,要學會說話,說好每句話。熱愛教材,立足教材,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
?。ǘ┝⒆阏n堂,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每一堂課,師生的每一次對話,學生們每一次回答的問題都是很好的口語交際訓練方式。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教學契機,把口語交際訓練融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講故事、回答問題等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ㄈふ疑罨目谡Z交際教學內容
社會是一個廣泛的學習環境,也是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一個特殊的課堂,它為口語交際教學和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泛的素材,是一個有利的場所。教師,就要為了拓寬學生抓住這一有效的教學場所。我們可以利用操場、超市、商場、旅游景點和素質拓展基地等,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供生活化的場景,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口語交際、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他們在每一次生活化的活動中,通過親身與人溝通交流,都會受到新的啟迪,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關注生活,融入生活,參與生活,能夠有效地促進口語交際教學的進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ㄋ模┙⒑侠淼目谡Z交際評價方式
長期以來,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還不適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的評價機制,而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套合理的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出正確的評價。
1. 評價的性質和原則
我們這里所探索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口語交際情況的一種綜合性評估。語文口語交際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體現導向性、激勵性、全面性、易行性、全面性的原則。老師和學生作為評價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體都應該遵守這個原則。學生評價可能不會像老師評價那樣按照評價原則系統性地給予評價,但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其評價的原則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
2. 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在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中,不僅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家庭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和評價有著潛在的影響作用,因此,要注重家庭評價模式的應用,實現評價的多元化。
口語交際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還應讓它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生活,并走向社會,融入家庭生活。為了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應該讓學生經常與家長溝通。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資源進行對口語交際的培養,拓寬口語交際渠道。一方面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的口語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這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交流和表達,無形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交流表達,他們便逐漸形成語言的流暢,思維的清晰,并形成獨特的見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建華.語用學與語文教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3]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懷遠縣徐圩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