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班級氛圍可以促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反之,學生身上所體現的心理障礙則會影響整個集體的發展,同時也衍生出學生與學生之間明顯的和潛在的矛盾,此類矛盾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而自卑心理作為學生的心理障礙之一,逐漸受到社會及學校的重視,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成為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一項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人際關系;自卑;心理輔導
自卑心理被定義為人在人際交往中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喪失了交往的勇氣和信心。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來源于心理學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做出偏低的評價,產生自卑感的人常常膽小,怯懦,孤獨,沉默寡言,不喜愛交往,活動能力差,進取心衰退,缺乏信心,既無遠大志向,也無近期目標,頹廢消極,昏昏度日,給自己、他人和集體帶來嚴重損害。
一個人社會交往動機的強弱,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自卑感是影響學生交往動機難以發生和不易出現交往活動的重要因素。自卑感嚴重的學生一般具有一些普遍性的特點:他們的自我形象不穩定,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掩飾自己所謂的“不言而喻”的弱點;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很敏感,因而特別容易受挫折;他們傾向于超脫現實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有嚴重的孤獨感;他們缺乏競爭意識。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很難適應社會交往生活。
因此,教師必須予以幫助,幫助學生戰勝自卑,增加交往的積極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立適當的抱負水平;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別人,不以別人為自己的唯一比較標準;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發揮特長,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以擺脫自卑感的糾纏。當一個人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時,他在群體中的交往動機就會進一步加強。
一、挖掘潛能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理解能力。學生可以用更為積極的態度作出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增進人際關系及加強班級組織建設。有利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環境是相輔相成的。班主任應充分注重班級組織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班級生活內容的安排、班級生活的方式以及班級建設的規劃等方面,都應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中充分展示出個人生活、內在潛能的獨特之處,在相互交流,共同生活之中分享各自的感受與體驗。班主任還可組織多種活動和競賽,給每位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自我才能的機會,并注意在學生取得成績和進步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另一方面,班主任也應加強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指導,使學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在潛能的基礎之上得到發展,而不抹殺學生個人已有的生活史。
二、共情交流
注重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班級管理是以實現育人成才為整體奮斗目標的。為實現這一目標,班主任就要尊重、信任學生,培養全體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對于班級重大事情要邀請學生共同商談,并參與決策。建立這一制度,形成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暢通渠道,加強人際交往。在交往中,班主任通過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與交流,相互走進彼此的內心世界,雙方在對話和理解中接受洗禮和啟迪,從而使班主任從社會的“代言人”和真理“擁有者”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知音”。班級成員都能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學習,成才的整體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人際關系不僅僅是情緒好惡關系,而且產生了一定的群體責任依從關系,學生是一個個生動活潑,需要并具有發展可能和主動性的多姿多彩的鮮活的生命,是需要韌性關懷和精神引領的成長者。學生是精神,情感的主體,需要班主任以對待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方式給予真切的關心。班主任所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勞動,對學生應充滿關懷、愛護的情感,以精神關懷培養學生的關懷精神,這是班主任全面關心學生的實質和核心。為此,班主任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深處,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適時地調控班級氛圍和學生情緒,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并充滿希望。
三、個別輔導
這是針對每個學生的獨特問題進行探討的,促使當事人自我了解與改變。有效的心理輔導可以助人成長,以滿足學生希望得到班主任老師的理解、信任、重視的心理需要。
(1)將其奮斗目標轉移,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名人尚且如此,我們不能因一點絲毫的失敗而看不起自己,要對自身充滿信心,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來迎接自己的學校生活。
(2)情感疏泄,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哭不出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在一次談話中,有一位學生這樣說:“老師,我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了。”“哦?你這么肯定,一定知道原因了。”“是的,因為我對英語沒興趣,英語就從來沒及過格。”“原來是這樣,那你對什么有興趣?”“我對數學感興趣,我最喜歡上數學課了。”“噢!難怪數學老師常在我面前夸你數學學得最棒!能告訴我,你的數學為什么學得那么好嗎?”“當然,因為我既認真聽數學老師講課,又認真做作業,還經常幫其他同學呢,我在我班是數一數二的。”“你好聰明,如果你學英語也像學數學那樣,那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你呢,再說了,英語老師說欣賞你也愿意幫你。”“唔,這樣啊。”“試試看吧,老師相信你。”
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學生認識自身存在的缺點并努力改正,擺脫自卑心理,營造一種良好的集體氣氛,形成團結、友愛、互助、互敬的風氣,使學生在集體中感到溫暖、安全;反過來,融洽的同學關系的形成,必將促使集體中每個成員產生進一步交往的動機。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張家港辦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