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語文教師,面對素質教育應該說擔負著更艱巨的任務,必須付出超乎尋常的艱辛勞動。作為職高語文教育工作者,本人就教學實踐中實施素質教育方面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注重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領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有特定的職業要求,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說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也就是說,教師須德才兼備,智慧如泉水噴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別人的榜樣。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格是以人的素質為基礎,通過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教師人格是思想、道德、行為、舉止、氣質、風度、知識、能力等眾多因素的綜合。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成長、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作為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一個具有濃濃的書卷味,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談吐優雅,語言風趣的人,一個天文地理、文化歷史、人情風俗乃至自然科學都廣采博覽的人,還應是一個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敏銳感受的“信息通”的現代人。更重要的是作為職高語文教師,還必須有愛心、耐心和信心。看到那歪歪扭扭亂不忍睹的書寫,那一篇篇詞句不通的作文,聽辭不達意的答問,你才能無怨無悔地去愛,誨而不厭地去教。
二、以“育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道德修養及文化素養
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語文課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作用。教師應通過對課文的教學,陶冶學生的品德、情操,調節與挖掘學生的潛能,達到提高素質,更好適應市場經濟社會需求的目的。可以用欣賞法欣賞文學精品,讓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和人生境界。指導學生誦讀,體味和感受文學作品,以陶冶情操,是培養審美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引起共鳴,起到潛移默化作用,又可以培養審美觀念,有利于增進對美丑、善惡、優劣、高下的鑒別能力。還要保證有效的閱讀時間。蘇軾的“熟讀深思子自知”,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不說明了多讀能使人受益無窮,讓我們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內化,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量夠了,感性認識足了,就會帶來理性的飛躍,繼而輕松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三、面向就業現實,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作為一名職高生不僅需要知識面廣,面對就業的他們還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們膽子變大了,敢于表現自己的才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興趣也濃厚了。這也給他們以后就業帶來了很大的自信。同時除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外,還應對學生的普通話加以訓練。我會在早讀時親自督導學生普通話的練習,糾正他們的發音、指導他們把握正確的語速,培養他們的語感。
總之,職高語文素質教育就是要堅定一個信念: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做一個自食其力,進而造福社會的人。
(灤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