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上課生動、有趣應該是教師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興趣;激發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對于一個學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壇就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正因為如此,多少教師都不惜余力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求找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神方”。我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上課生動、有趣應該是教師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較關鍵的一步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而激發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導入激趣
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它關系著這堂課能否被學生接受,也關系到這堂課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好的課堂導入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導入可采用講故事、講時事、講感受、提問思考、欣賞音樂、欣賞圖片、觀看影碟、放幻燈片等方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記得上《愛蓮說》這一課時我用幻燈片播放關于蓮花的彩色圖片給學生看時,同學們都瞪著眼專注地欣賞每一幅畫,臉上掛著驚喜的表情,當看到美的圖畫時,他們都情不自禁地贊美著……結果,那天的課上得非常輕松,學生都紛紛站起來發言。
二、上課形式靈活多變
目前,以課堂為主的單一教學形式,遠遠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也無法滿足學生對多層次知識的需求,再加上課堂所授內容的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靈活多變地把課內、外課堂結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以滿足學生需求。如上課時,除了課堂教學,還可采取課外教學。如課外活動課、親身實踐操作課、觀賞課等,目的就是讓你的課堂形式多姿多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去了解所學對象、所學事物。特別是作文教學,更應該打破傳統的閉門苦思的做法,讓學生走出去擁抱大自然,多給他們用心去觀察、去感悟所寫對象的機會,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寫出好文章,寫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好文章。
三、重視知識積累
心理學研究表明,某一領域實際知識的積累是產生對該領域的認識興趣的基本條件。只有當某個領域的實際知識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才會產生對該領域的興趣。因此,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呢?
1. 教學課文時,要及時梳理積累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其地位和作用是很特別的。它既是每單元知識的“例子”,本身又包含著若干語文知識。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這些知識及時梳理,讓學生在頭腦中編碼儲存起來。這些知識包括:課文生字中的常用字、教材附錄“現代漢語詞語表”中的常用詞、文言常用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學文化文體常識等。積累的方法是:每教學一課時,指導學生將必須積累的知識從課文的“預習提示”“自讀提示”“注釋”“思考與練習”中挑選出來。在每一個教學單元結束之后,有意識結合“單元知識”的整體要求進行歸納整理。整理時,要特別注意列出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2. 擴大課外閱讀,做好延伸式積累
光靠課內積累是不夠的,為了讓學生有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還得適當向課外延伸,做好延伸式積累。這種延伸,最好與課內知識有關,使其成為課內知識的延展和深化。具體做法:一是教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語文知識的書刊,并把相關的知識整理出來;二是建議學生利用課間和寒暑假期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原著,如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等。
四、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進而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對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多采取鼓勵、表揚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不吝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的每一個正確判斷,每一句響亮的回答,每一次精彩的表現,都要及時地報一聲熱情洋溢的表揚。對于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回答問題,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信心,從而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只要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在其中,必定能促使學生產生渴求、探索知識的內動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ㄍㄎ伎h馬營鎮黑燕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