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因此,數學的學習應該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
一、自由民主,創設自主探索的氛圍
羅杰斯說:“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币箤W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無拘無束地交流、探討,必須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程激勵自主。課上沒有機械的訓練,沒有規定的學潮規則,沒有刻板的表述框架,沒有專制的學習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寬松、坦然、自由、愉悅,才會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才會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會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只有營造這樣一個有利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學生享受自由愉快的數學樂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二、創設情境,誘發自主探索的動機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時,根據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采取的一種手段,它是使學生懷著積極的心態、滿腔熱忱地投入認識的過程。如教學“求平均數應用題”時,有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
?。?)課前先組織兩位同學進行跳繩比賽:第一個同學跳3次,另一個同學跳4次,每次跳繩時間是1分鐘,其他同學作好記錄。
?。?)上課時,教師首先出示下面兩張統計表:
師:你認為陳明和朱珠誰是今天比賽的冠軍?
生1:朱珠是冠軍,因為她跳的總個數比陳明多。
生2:陳明是冠軍,因為他每次跳的個數都在130個以上,而朱珠有兩次是118個和120個。
生3:我不同意他倆的說法,因為陳明和朱珠跳的次數不同,這樣比較不公平。
師:那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
生4:我認為讓陳明再多跳一次后進行比較,就公平了。
生5:我認為把朱珠第4次跳的不算,然后進行比較就公平了。
師:如果就這樣進行比較,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
學生陷入深思,竊竊私語,有一學生舉起了手。
生6:是不是可以比較兩人平均每次跳多少個,誰多誰就是冠軍?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求平均數應用題”。
在以上過程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使教學對學生產生一種很強的吸引力,使他們急于探究新知,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
三、提供材料,激活自主探索的過程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在猜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觀察、去討論、去探索、去發現、去驗證自己的猜想。但是,要想讓學生大膽猜想,必須提供直觀的感性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儲備,使學生敢于猜想,使學生的探索過程更加自主、更加精彩。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教學的兩個片斷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片斷一:教師首先投影出示圖:
然后讓學生思考:圖中圓錐①到圓錐②、圓錐③是怎樣變化的?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錐①到圓錐②底面積不變,高變大了;圓錐①到圓錐③高不變,底面積變大了。接著,教師就問:你覺得這三個圓錐的體積誰最???學生通過觀察和已有的知識得出圓錐①的體積最小。最后,教師又問:那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可能與哪些條件有關?學生運用剛才觀察、思考、討論所獲得的信息,認為圓錐的體積與底面積、高有關。這樣,既為新知的教學作了鋪墊,也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以上片斷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敢于猜想并富于猜想,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認知發生沖突,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愿望。
四、反饋調控,培養自主探索的能力
反饋原理告訴我們:“任何系統只有通過信息反饋,才能實現控制?!毙W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過來的信息評價教學,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矯正,既可有效地調整教與學的距離,改進教法,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又能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有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處理的:
生:我發現圓柱形物體里面都是空空的。(在交流時,有幾組同學帶來的圓柱形實物都是空心的。)
師:圓柱形物體都是空心的,有沒有不同意見?(我沒有急于評價,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寬。)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有的圓柱形實物是實心的。
師:你們能舉個例子來說明嗎?
生1:蠟燭。
生2:固體膠。
……
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提供反例,自我反思,拓展了認知,加深了對圓柱本質特征的認識,促進深刻性、求異性思維品質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也使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辦法,培養了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五、實踐應用,拓寬自主探索的空間
課外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拓寬吸收信息的渠道,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由接受層面向知識的應用層面推進。因此,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經常組織學生參與調查、走訪、實際應用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的自我探索的空間得以拓寬,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溧陽南門街小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