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課外延伸,也是教師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的課后作業無論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鞏固,還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拓展都非常重要,如何做好這一點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布置作業要有目的性
作業布置不能脫離課堂知識,不能漫無邊際,針對性要強。每布置一道題,要鞏固哪個知識點,要訓練哪種方法,教師一定要清清楚楚,切忌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二、布置作業要有層次
學生基礎不同,智商也有差別,課堂教學接受效果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作業題盡量分開層次,針對基礎不同學生布置不一樣的作業題,讓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作業。而不是搞硬性的一刀切,讓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最終使學生產生懼學、厭學情緒。
三、作業布置要讓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及時完成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能夠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僅是基礎較好的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的學生大都是等好生做完將作業拿來一抄了事。究其原因是他們懶于動腦筋,時間又較為充裕,便可坐享其成,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長期下去,差生便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四、作業布置要有趣味性、靈活性
在選題時,盡量選擇一些貼近生活,具有一定實際意義的題目。在解法上,盡量選擇一些一題多解,題目條件具有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行程性問題時,有這樣一道作業題值得推薦。數學家華羅庚在國外訪問時,有一個人在公交車上給他出了這樣一道題:兩個人從相距6千米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2千米每小時,乙的速度為3千米每小時,有一條狗從甲出發以4千米每小時向乙奔跑,當遇到乙后,馬上返回向甲跑,當遇到甲后再返回,如此反復,當甲乙兩人相遇后,問狗共跑了多少千米?華羅庚稍加思索沒用一分鐘便給出答案,原來不管狗跑了多少趟,所要的時間就是甲乙兩人相遇所用時間,而時間容易求,只要用總路程除以甲乙兩人速度之和便可。
五、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
很多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簡單地給學生幾道題目,不管學生會不會,有沒有興趣做。長期下去,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漸漸失去了數學學習興趣。其實數學作業形式也可靈活多變,如觀察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行線問題,得出平行線定義。操作性作業,讓學生用漏斗和圓柱筒做漏沙試驗得出圓錐體體積公式的實驗。預習性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新課。這些都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作業批改要及時
教師要能夠從作業中發現學生掌握的不足之處,及時給予點評,提倡當面批改,并對普遍掌握不好的地方要進行再鞏固。
總之,作業是學生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作業布置是對每個數學老師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素質教育對每個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
(贛榆縣沙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