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歷史中,客觀性試題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總分近半。從客觀性試題在整個試卷中所占的比重來看,客觀性試題解答的準確性,決定了整份試卷的總成績。
關鍵詞:高考歷史;客觀性試題;答題方法
眾所周知,客觀性試題是當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題型。從客觀性試題在整個試卷中所占的比重來看,客觀性試題解答的準確性,決定了整份試卷的總成績,客觀性試題解答是否順利且時間耗費多寡,直接影響了考生解答后續題目的情緒與考試總體時間分配。
下面就高考中常用的技巧談談歷史客觀性試題答題方法。
一、讀懂材料,獲取有效信息
獲取試題提供的信息是完成試題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步。實際上,有些題目基本上就是對題目信息進行簡單處理,因此,對試題信息處理能力的加強日顯重要。
例1 宋人刑昺(炳)上疏稱:“大臣時業儒,觀學徒能具經疏者百不一二,蓋傳寫不給。今(雕)板大備,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這說明( )。
A.藏書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發展D.儒學得到廣泛傳播
【解析】解答此題,注意題中關鍵詞“今(雕)板……之幸也”,說明,是由于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儒學的發展。故C正確。
二、利用定位法解題
通常,所學知識與選擇題的聯系是一種點對點的聯系。所以,欲將所學知識與選擇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起正確的聯系,考生必先從題干中獲取時間、空間、內容、性質等關鍵詞,然后再調動所學知識進行正確定位。
例2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為994人,10月增加到3 000人,年底發展到10 000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快速發展主要是由于( )。
A.共產國際的大力支持B.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興起D.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解析】注意時間是1925年,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屬于以“時間”作為基點的選擇題類型。共產國際對中國支持始于1921年,A說法錯誤。1925年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尚未進行,故B,C錯誤。1925年1月還只有黨員994人,同年10月即增加到3 000人,年底更達到10 000人。說明共產黨快速發展是反帝愛國運動推動所產生的作用,故D為正確答案。
三、注重知識遷移,利用變式和類化解題
在學習這個連續過程中,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習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已獲得的動作技能、學習的態度等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的學習的影響就形成了知識的遷移。近幾年高考歷史題的命題通常從現實材料入手,創設新情景,因此學生解答此類題時,需及時接受一些新知識,并與已有的知識相聯系,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在應用中,變式和類化是極具針對性的方法。
例3 《明史》記載:朱元璋讀《孟子》,對某些語句不滿,下令撤去孔廟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論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滿的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矣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解答本題的第一步就是“變式”,聯系明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的史實,將此題轉化為“孟子的以下言論中哪些不利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然后類化四個備選項,從是否有利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角度逐一進行分析得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言論可能會限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故答案為B。
四、理解歷史概念,把握本質內涵
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客觀性試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
例4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斷發展,下列主張哪個具有民主啟蒙色彩()。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D.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此題的中心詞是“民主”,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確“民主”的意思和“民主”是以反對封建專制為前提的,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為D。因為A是孟子的觀點,屬于“民本”思想的范疇,“民本”不是“民主”思想,“民本”是維護封建統治為前提的,“民貴”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君輕”也是為了更長久地保證君主統治剝削人民,故排除A。B是荀子的觀點,是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的,與題干無關,排除B。C是董仲舒的觀點,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的,與民主對立,排除C。
五、把握歷史階段特征
歷史階段特征是指一個歷史階段區別于其他歷史階段的獨特之處。如宋元時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國家分裂、民族融合。政治上:由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統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經濟上:農耕經濟繼續發展,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經濟重心南移;思想上:理學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學藝術作品涌現。科技上:傳統科技發明創造出現高峰。
例5 據統計,到195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這反映新中國( )。
A.迅速實現經濟穩定B.經濟狀況根本好轉
C.合理調整了工商業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解析: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故排除B。合理調整工商業沒有從根本上增加銀行存款,C錯。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不符合史實,D錯。故A正確。
以上的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經常交織在一起可以同時使用的。高考試卷年年有新變化,但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沒有變,這一點可以說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因此,我們一定要把課本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好,再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技巧,才能真正去提高我們的高考成績。
(洛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