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音樂的欣賞是幼師學生音樂學習中一個重要的過程。“興趣”是古典音樂欣賞課上的關鍵詞。如何使課程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對古典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了解古典音樂,感受古典音樂之美,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古典音樂欣賞;興趣;人本;生活化的課堂;流行
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古典音樂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流派,是因為它藝術手法講求洗練,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趨于高尚,免于低俗。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古典音樂的欣賞是很有必要的。
曹理教授在1998年對北京城鄉22所中小學960人中的調查表明,喜歡和非常喜歡音樂的人占總人數的71.4%;而課外最喜歡的活動首先是音樂的占總人數的46.8%;在各種音樂學習活動中,喜歡安安靜靜聽音樂的占總人數的59.6%;喜歡邊聽邊唱邊演奏的占24.6%。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在中學生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古典音樂欣賞教學中,時常會發現不少同學昏昏欲睡,或者是忙著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是什么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呢?如何讓學生接受古典音樂,進而喜歡古典音樂,研究古典音樂,這是音樂欣賞課的一個難題。
一、樹立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觀
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要“訴諸感性,回歸人本”。音樂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而表現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
一提到古典音樂,大家可能會想到海頓、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伯特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師的名字,音樂欣賞課上聽的要么是交響曲、要么就是鋼琴曲;面對陌生的音樂,呆板的形式學生自然會覺得乏味,失去興趣。能記住的只有貝多芬、莫扎特等空洞、虛無的名字。這樣的欣賞課根本沒有任何指導性的意義,反而將學生拒之高雅藝術的大門外。在古典音樂欣賞課上,分數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看哪個學生已經會演奏什么古典音樂作品,而是要重視學生在整個欣賞古典音樂的活動中,是否能用心參與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們感受古典音樂的獨特之美,了解其內涵;掌握音樂語言特點,能區別于現代音樂,并享受其中,這就是古典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從興趣入手設計課堂教學計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主動地去探究它。興趣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對智力發展起促進作用。那么就讓我們按照學生的興趣來選擇教材吧。
1. 從大家都熟悉的東西入手應該是最容易接受的了
時下學生都喜歡聽流行音樂,而很多流行歌曲中都借用到了古典音樂元素。楊丞琳《慶祝》就是改編自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名曲《愛的禮贊》,五月天《知足》采用莫扎特C大調小星星變奏曲,卓亞君的《洛麗塔》則使用了貝多芬的《致愛麗絲》。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被SHE的《不想長大》采用。例如,在欣賞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之前,課堂上先播放SHE《不想長大》這首學生熟悉的歌曲,并允許學生哼唱歌詞,活躍課堂氣氛,為下一步欣賞作鋪墊。接下來播放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原曲中的主題原始段落,和《不想長大》中的改編段落進行對比。這時即便是老師不提,學生也會注意到,很容易產生興趣,參與討論。如曲作者是誰,哪個國家的,這首曲子是什么名字,等等。有了這樣的導入,接下來對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完整的曲式分析講解過程也較容易展開,學生也會比較容易地將這些知識牢牢記住。
2. 學生的興趣取向是對新生事物特別有激情,有好奇心
可以通過選擇新奇的教材來授課。比如電影原聲音樂。電影中常會選用優美的古典音樂作為配樂,這種音樂與影像的配合,容易讓人接受,印象會更深刻。例如,《河東獅吼》中的《菠菜之歌》改編自奧芬巴赫的《天堂與地獄》里面的康康舞曲;《我的野蠻女友》中女主角演奏的樂曲改編自《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例如,一次在欣賞肖邦及其作品之前,我先播放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的片段,里面的斗琴場面,讓學生們很興奮,馬上熱烈討論起來,其中周杰倫演奏的就是肖邦的黑鍵練習曲,圓舞曲第7首及升C小調圓舞曲和C小調幻想即興曲。欣賞完電影片段后,同學們在很愉悅的情緒下完整地欣賞和分析了肖邦的幾首作品的原曲,甚至有鋼琴特長的同學還表示,課后要嘗試練習一下這些作品。這樣的教學效果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
三、利用多媒體完善古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正在全國各地市進行著,學校音樂教育面臨著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一位音樂老師僅僅是會自己彈琴、會唱歌,按部就班是不行的。要在教學中發揮創新精神,改進教學手段,利用新式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現在電腦以其強大的多媒體功能被教育界廣泛采用,它把聲音、文字、圖片、影像等多種媒體工具功能合為一體,能更直觀地表達音樂帶來的訊息。當我們聽著德彪西《亞麻色頭發少女》和《月光》時,屏幕顯示著雷諾阿的《達威爾小姐像》和莫奈的名畫《日出》,想必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印象派風格。當學生看到朗朗與樂隊現場熱情洋溢的演奏,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變化,要遠比單純聽聲音,靠想象來得直觀吧。多媒體電腦操作方便快捷,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大大增加,在設計教案和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資料搜集的準備工作督促教師要提前進行大量的閱讀,從而學習到更多更廣的知識,幫助拓寬教學思路。
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等待我們去發掘。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更新知識理念,提高自身素養,與時俱進,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根據現代學生的特點教學。有位音樂家曾說過,如果你想感受火爐的溫暖,你必須得靠近它,古典音樂亦是如此。有些人不喜歡古典音樂的原因,也許就是沒有靠近它,或者接觸的太少而不能感受它的“溫暖”。我愿意牽著學生的手感受古典音樂的“溫暖”。
參考文獻:
[1]黃騰鵬.西方音樂史(修訂版)[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4.
[2]李旭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洛陽幼兒師范學校)